环境应急在生态环境监管中属于技术密集型、能力综合型领域,岗位责任大、任务重、要求高,工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实际上,绝大多数环境应急工作者只能算是“半路出家”,普遍在专业性上有短板。要有效补齐短板、提升能力,环境应急培训是一个有效的路径。 近年来,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坚持以学员为主体,以提升应急能力为目标,每年举办省级环境应急业务培训班,平时采取案例分析、复盘推演、演练观摩等形式以练代训,有针对性地提升应急人员专业能力,市县(区)也在精准培训上下了不少功夫,总体形成了模块化、多形式、高频次、广覆盖的良好局面,初步塑造了具有行业和地方特色的培训品牌。通过持续培训,全省环境应急队伍综合素养显著提升,专业能力不断增强,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实效日益显现,为保障全省环境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结合工作经验,笔者对举办高质量的环境应急业务培训班,提出以下建议。 内容要实,切实增强课程的含金量 环境应急培训班课程设计一定要根据学员特点和需求进行精心安排,确保课有所值。 突出针对性。如果是综合性培训班,要将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应急监测、排查溯源、研判分析、应急处置技术、应急现场管理等作为重头戏。如果是专项培训班,则要围绕主题从多个角度切入设置相关课程。简而言之,就是要立足环境应急需要,尽力做到缺什么补什么、什么弱补什么、学员想听什么讲什么。 突出操作性。针对环境应急实战方面的短板,多安排一些动手操作的课程,或者在有关课堂讲授中嵌入实操性内容或模块,比如,突发事件情况调度、应急预案启动、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应急监测方案编写、处置技术应用、环境应急指挥平台使用等。 突出实用性。培训课程选取要以“讲了就能用、用了就能见效”为原则,呼应环境应急重点、直击现实工作痛点,多安排环境应急工作急需的关键课、解渴课、工具课,尽量减少纯理论课或者理论篇幅占比高的课程。还要根据学员的层次、特点等,相应调整理论的深度和篇幅。 方式要活,切实增强渗透力和扩大覆盖面 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环境应急培训形式一定要灵活多样,融入一定的趣味性,有效调动学员积极性,切实增强吸引力,拓展学员参与度。 一方面,参与要多一些。培训班应安排实训、推演类课程,增加一些情景模拟类课程,还应将环境应急工作中关键的听、说、问、写、报、调、处等环节设计成可参与的内容,充实学员动手操作内容。一些课程可以加入互动答疑、翻转课堂等安排。 另一方面,交流要多一些。相互交流和启发是环境应急课程提质增效的切入点,故要设定一定比重的研讨交流内容,围绕环境应急的焦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头脑风暴,还可以就基层探索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交流互鉴,借此帮助学员打开思路、举一反三。 同时,覆盖要多一些。统筹用好线上线下两个平台,两者各有侧重、相互补充,尤其要注重发挥线上培训好实施、成本低、受众广的优势,着力扩大培训覆盖面,让广大基层环境应急工作人员和企业环境应急从业人员可以便捷地接受高水平的业务培训。 师资要好,精心选择业务强、作风优、口才好的老师 授课老师是环境应急培训的灵魂,一定要精挑细选。授课老师应是具有良好政治品质和过硬业务能力、授课经验丰富的人员,专业课由环境应急理论和实践俱佳的人士讲授。还要建立师资队伍,一方面,着眼好用易用管用、为我所用的目标,有计划地建设环境应急培训师资库;另一方面,通过推荐、试讲、学员反馈等多种方式,从本地生态环境系统选拔一批优秀培训讲师。 此外,还要拓展师资来源。扩大纳贤视野,放眼外系统和外地区,并加大与专业机构、高等院校等的合作,储备若干优秀授课老师,以保证培训师资的专业性、广泛性、代表性。选定的老师均纳入培训师资库,实行动态优化管理。 组织要严,务求做到精细会务、有力保障、严格纪律协同一体 好的培训班离不开严管厚爱相结合。提前做好报到规划,确保学员即到即报,并安排工作人员做好引导、提醒和帮助工作。培训过程中,针对现场突发情况随机应变,尽量满足学员合理化需求,提供必要备选项,为学员舒心安心地投入学习提供最大便利。还要用心做好课程编排、教室安排、课间服务、资料配备、课件共享等工作,努力为学员创造有利的学习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