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环法时政 法治乡村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法治时空 环保动态 环艺博览 地方要闻

地方要闻

旗下栏目:

襄阳实现从“痛点”到“亮点”的蝶变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李丹 赵月  发布时间:2025-03-27
摘要:近年来,湖北省襄阳市以生态为笔、山水为墨,书写了一幅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共生共荣的美丽画卷,实现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的新格局。 从痛点到亮点的蝶变 目前,襄阳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96%,湿地总面积达155.5万亩,为生物多样性创造了良好的栖息环

近年来,湖北省襄阳市以生态为笔、山水为墨,书写了一幅“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共生共荣的美丽画卷,实现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的新格局。

从“痛点”到“亮点”的蝶变

目前,襄阳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96%,湿地总面积达155.5万亩,为生物多样性创造了良好的栖息环境。28个省考及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为96.4%,全市9处县级以上和73处乡镇级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15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连续6年保持100%,汉江干流稳定保持Ⅱ类水质,稳居全省水环境质量第一方阵。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连续2年保持100%。襄阳成为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宜城市莺河幸福河湖建设项目成为湖北省首个、全国15个幸福河湖建设试点之一,谷城汉江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获得第七届湖北省环境保护政府奖,汉江襄阳段获评省级美丽河湖。

一串串亮眼数据的背后,是襄阳对生态环境工作的不懈努力和坚持。

面对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挑战,襄阳以“刀刃向内”的魄力打响生态保卫战,整座城市的生态面貌焕然一新,迎来蜕变。

改变必然伴随着“痛点”和“难点”,襄阳瞄定目标,专攻“硬骨头”,“化茧成蝶”正是对治理过程最形象的描述。襄阳将大气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明确首要任务、紧盯重点攻坚、强化制度和措施、从污染源头抓起,扎实推动产业、能源、交通、用地四大结构优化调整,落实各项攻坚措施,坚决打好每一小时的攻坚战、决胜每一微克的争夺战、赢得蓝天保卫战。

2024年,全市优良天数同比增加12天达284天、历史最多,PM2.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4.5%至44.8微克/立方米、历史最低,重污染天气同比减少8天仅3天、历史最少,是全省仅有的3个全部完成考核任务的城市之一。

稳扎稳打,水系获得重生。襄阳大力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整治,自2019年以来已累计完成22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2024年,襄阳成功争创中央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获1亿元中央资金支持,惠及10县(市、区)约10.5万人。持续推进汉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深入实施31条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2024年已启动9条小流域治理任务,谋划项目75个,在建36个,已完工39个,完成投资3.9亿元。

实施修复,“受伤”土地得到疗愈,城市绿肺再现活力。自2021年来,襄阳市成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大力开展长江干支流两岸10公里范围内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完成13家矿山95.65公顷的修复任务。

位于襄城区襄南大道以东的生态主题公园原是一座垃圾填埋场,经过生态治理修复后“华丽变身”。2019年,襄阳启动火石山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项目,列入国家地下水污染防治试点项目库,获中央专项资金2500万元。经过数年持续投入资金,建成火石山垃圾分类主题公园及垃圾分类实训基地,昔日的垃圾填埋场如今已成为市民们争相打卡的好去处。

绿色动能激活发展新引擎

襄阳的生态治理并非只是“为绿而绿”,而是以生态价值撬动产业升级,做到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相兼顾。  

襄阳积极布局新兴产业,挖掘“智造”蓝海,推动行业绿色转型发展。全市重点建设汽车、纺织服装、现代化工、电子信息、医药、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资源综合利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13条先进制造业产业链。

比亚迪襄阳产业园项目、吉利(谷城)硅谷全产业链项目、东风康明斯重型发动机研发制造项目等一批国内制造业龙头领衔带动,稳步向全国制造产业金字塔顶端进军。

2024年1月,东风纳米新能源乘用车成功量产,标志着襄阳在新能源乘用车制造领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这也是襄阳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起点。同时,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在襄阳也呈现出加速崛起的态势,襄阳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成功将玄武岩转化为高性能纤维材料。

此外,精细磷化工产业也在襄阳展现出新的突破。襄阳坚持现代磷化工与磷系新材料协同发展,大力发展高端磷化学品等新兴产业,逐步破除“卖资源”的传统观念,绿色产业已经成为企业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去年10月,襄阳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襄阳磷石膏综合利用的若干措施》,对磷石膏综合利用企业给予最高可达500万元的资金补贴,真金白银支持企业绿色转型。

襄州区依托农机大区、畜牧强区优势,构建秸秆收运储利用体系,积极培育发展秸秆回收利用企业,形成回收、利用、转换、产能为一体的产业链。如今,秸秆综合利用已成为襄州绿色产业创新实践的又一条新路子。截至目前,襄州已培育市场主体80余家,年收集秸秆量可达140多万吨。

近日,在位于襄阳市襄城区的湖北华电襄阳发电有限公司,号称“大胃王”的生物质气化耦合发电机组,正在以每小时“吃掉”8吨农林废弃物的速度有序发电。仅今年1月份这家公司就已完成3000吨废弃物处置量,产出绿色电能400万度。

依山傍山,山清水秀,以青山绿水造就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襄阳用生态实践印证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深刻哲理。如今的襄阳,正以绿色生态为底色,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答卷,为长江经济带城市群提供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鲜活样本。这座千年古城,正在绿水青山间奏响新时代的奋进强音。  

 
 
责编:齐 敏
审签:韩天运、王敏啟
监制:常静元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