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环法时政 法治乡村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法治时空 环保动态 环艺博览 地方要闻

地方要闻

旗下栏目:

山东利津为城市发展持续“解渴”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季英德 通讯员田娜娜  发布时间:2025-04-24
摘要:春暖花开,草长莺飞,在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凤鸣体育公园,碧空中飞满了形态各异、五彩斑斓的风筝,绘成了一幅美丽而灵动的春日画卷。 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利津县大气、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29,同比改善5.1%;NO 2 、PM 10 、SO 2 、

春暖花开,草长莺飞,在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凤鸣体育公园,碧空中飞满了形态各异、五彩斑斓的风筝,绘成了一幅美丽而灵动的春日画卷。

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利津县大气、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29,同比改善5.1%;NO2、PM10、SO2、CO、PM2.5浓度同比分别改善12.1%、8.3%、10.0%、9.1%、2.6%;国、省控断面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4.9,同比改善12.81%,居全省各县区第7位、全市各县(区)第1位。

利津地处黄河尾闾、渤海之滨,黄河流经县境74公里,滩区面积17万亩、占东营市的67.7%。

利津县县长张奎滨告诉记者:“多年来,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的绿色获得感、生态幸福感不断增强。”

创新工作机制,合力治污攻坚

在利津太平河中桥断面,河岸两侧水草丰茂,因枯水期水量不大,河水缓慢流淌。据了解,这个断面的责任单位是利津街道,根据去年5月至12月的水质变化情况,利津街道获生态补偿奖补资金25万元。

记者在利津县生态环境委员会办公室今年1月份印发的“关于《利津县河流断面水质奖惩实施方案》2024年5月至12月考核情况通报”中看到,根据断面水质变化情况,县财政局分别奖补北宋镇、陈庄镇、汀罗镇、明集乡、利津街道生态补偿资金25万元、50万元、25万元、25万元、25万元。

东营市生态环境局利津县分局党组书记、局长姜港介绍,为充分调动乡镇街道治污积极性,利津县创新推行了镇级重点河流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明确考核断面补偿基数,按照水质变化情况兑现考核,奖励资金由县级财政负担,将河流守护与真金白银挂钩,有效破解了镇级水环境治理“各扫门前雪”的顽疾,实现了上下游共抓共治、左右岸联防联护,促进了水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利津县还组织相关部门牵头会同乡镇街道开展了入海河流总氮排查、入河排污口专项排查、汛前超标隐患排查、利剑行动等多个水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同时,以监控平台为纽带,积极推动监控一体化平台与其他部门的信息共享,建立起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公安执法等多部门之间的协同联动机制,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监管资源的优化配置。2024年以来,通过监控平台数据协助相关部门查处环境违法案件4起,有力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

为破解“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的困局,利津县创新生态环境损害磋商赔偿工作机制,生态环境部门联合法院、检察院、公安局、财政局及相关乡镇(街道),聘请专业律师,成立磋商小组,在法律框架内与赔偿义务人开展平等磋商,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环境损害鉴定,合理确定赔偿范围和金额,将履行赔偿责任作为定罪量刑的重要参考,引导赔偿义务人主动进行赔偿。截至目前,已成功磋商案件10起,赔偿义务人累计涉及13家企业、56名个人,赔偿资金4500多万元,全部用于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有效弥补了治污资金不足的问题。

实施生态修复,推进中水回用

驱车沿着利津县陈庄段黄河大堤前行,南侧的人工湿地内绿意盎然,溪流、小湖泊、岛屿穿插交织,白鹭翩翩起舞,野鸭追逐戏水,尽显生态之美。

受黄河滩区“近河处高、远河处低”的地势影响,滩区水体汇聚在坝壕内并被隔断为多个单体,农涝、农田退水等流入坝壕后无法排出,导致农业面源污染对滩区水环境影响较大。

为彻底解决黄河滩区农田退水、水产养殖等污染问题,利津县以滩区坝壕本身地形特点为切入点,投资6000万元实施黄河滩区人工湿地工程,把总长28.66公里、总面积5200亩的盐窝和陈庄段黄河大坝南侧坝壕区域一体规划设计,由南到北贯通38条道路,联通滩区120个坝壕水体,确保上下游一体、形成连贯水面,保障滩区10万亩农田尾水净化和排涝。

东营市生态环境局利津县分局综合二室主任史涛对记者说:“利津县黄河滩区人工湿地工程通过构建多级表流的跌水系统和多样性生物系统,提高了湿地系统的复氧能力和净化效率,有效削减了水环境中的氨氮、COD、总磷、总氮等污染物,出水水质达到Ⅲ类左右,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黄河滩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新路子。”

面对全域地下水含盐量较高的现状,利津县按照“四水四定”原则,充分考虑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着力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上挖潜力、找出路。依托再生水资源和管网建设,不断扩大再生水在市政杂用、工业、景观水系等领域的利用,持续加快再生水利用“应用尽用、应替尽替”。同时将再生水纳入区域水资源调配体系,实现再生水梯级、多元化利用,为城市发展持续“解渴”。

在利津县西部污水处理厂西侧的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设工地上,记者看到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工人们正在忙着平整地面。据了解,再生水利用工程总投资1.5亿元,产水规模为 3.0万m3 /d,主要处理流程为“进水单元+超滤单元+反渗透单元+回用水外输单元”,处理后供给县城企业作为生产用水及城区市政绿化用水。

 
 
责编:齐 敏
审签:韩天运、王敏啟
监制:常静元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