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环法时政 法治乡村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法治时空 环保动态 环艺博览 地方要闻

地方要闻

旗下栏目:

南京全力推动生态环境监测数智化转型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李莉 夏成红  发布时间:2025-04-24
摘要:为深入落实《美丽江苏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行动方案》,江苏省南京环境监测中心以精准监测、智能管理、高效服务为目标,制定了《2025年江苏省南京环境监测中心数智化转型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重点聚焦智能协同办公、数据深度治理

为深入落实《美丽江苏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行动方案》,江苏省南京环境监测中心以“精准监测、智能管理、高效服务”为目标,制定了《2025年江苏省南京环境监测中心数智化转型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重点聚焦智能协同办公、数据深度治理、业务全面发展三大核心方向,统筹推进17项重点项目,全力打造生态环境监测数智化转型的“南京样本”,为南京的高质量发展筑牢生态环境监测屏障。

为深入剖析“协同办公效率低、管理运行效能弱、信息技术迭代慢”等痛点,记者注意到,《实施方案》建立了“1+1+N”体系,即“一个协同办公平台、一个数据资源管理中心、N个可拓展业务子系统”,系统推进三大重点项目协同并进。

智能协同办公,打造高效管理新范式。构建“AI+管理”全场景应用体系:一是开发AI智能办公助手,实现政策文件“秒级检索”、业务流程“一键流转”,预计减少人工重复劳动30%以上。二是建设数字化档案、智能票据、耗材溯源、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实现档案“一键归档”、耗材“全链追踪”、资产“动态盘点”,推动人、财、物管理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

数据深度治理,激活数据要素新价值。构建“采集—分析—应用”闭环生态:一是建成监测数据智能可视化模块,打通水、气、土壤等多源数据,通过大模型实现数据关联分析与自动化制图,开发出智能例行报告编制系统,为决策者提供直观、全面的“一图概览”视图。二是建立生物数据统计分析中心,完善eDNA监测数据多模态算法库,提升生物多样性评估智能化水平。三是搭建数据智能审核系统,融合历史数据与人工经验,实现水、气监测数据“自动校验+异常预警”,数据审核效率提升50%以上。

业务全面发展,培育监测技术新优势。在空气质量领域,开发“AI短临预报+WRF-CMAQ模式”融合系统,实现未来12小时逐时预警、72小时趋势预测,空间分辨率达1公里,为臭氧与PM2.5协同管控提供“精准导航”。在水环境领域,建成小流域水质预测预报平台,实现汛期、台风等极端条件下水质异常自动预警;配套无人机巡查、三维荧光指纹图谱技术,形成“预警—溯源—处置”全链条技术体系。在声环境领域,打造智慧化管理平台,实现噪声数据直连直采、污染影响可视化模拟,为城市声环境精细化治理提供“数字听诊器”。据了解,2024年,江苏省南京环境监测中心建成全氟化合物、抗生素等新污染物分析能力,新增43项44个方法143个参数,完成长江江豚eDNA监测技术落地,为新污染物管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硬核支撑。完成实验室LIMS系统升级,搭建协同办公综合管理平台,实现监测业务“一入口统管”、数据“一出口互通”,数字化管理框架基本成型。

值得关注的是,江苏省南京环境监测中心还将AI算法融入大气臭氧与PM2.5协同控制预报模型,建成小流域水质数字孪生预测平台,全年编制溯源报告50份。同时,主导8项国家/地方标准制修订,《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入选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南京都市圈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耦合协调分析》获评生态环境监测数智化转型全国示范案例。

今年,江苏省南京环境监测中心将持续深化现代化能力建设,加速构建“数据全面贯通、业务智能协同、决策科学精准”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为守护区域蓝天、碧水、净土贡献更多智慧力量,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在金陵大地徐徐铺展。


责编:齐 敏
审签:韩天运、王敏啟
监制:常静元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