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2025年经济工作要统筹协调好五大关系,其中之一是“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时,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指明了重点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实现动能的转换。培育新动能,是经济保持一定增速且实现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与此同时,传统产业在我国经济构成中占比较高,而且传统产业的很大一部分并不会因为新产业的出现而消失。因此,要通过新旧动能双轮驱动形成经济增长的合力。 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也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自“双碳”目标提出后,尽管国家三令五申强调先立后破,但仍有个别地方不切实际、运动式减碳,“一刀切”式限制甚至禁止一些传统产业生产,影响了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还有一些地方没有考虑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发展相关产业时“内卷式”恶性竞争,“一拥而上”产生行业泡沫。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相关地方没有处理好培育新动能与更新旧动能之间的关系。 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也是我国实体经济的底盘所在,尤其面对当前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把传统产业巩固好提升好,实体经济才能更有底气。而且,钢铁、石化、建材等传统产业也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和支撑,事关整个产业链。只有持续在传统产业领域深耕细作,才能固本强基,有效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 传统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与粗放式发展观念、工艺设备落后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有很大关系。传统产业不等于低端产业,只要坚持转型升级,通过创新和技术进步来提高竞争力和生产效率,传统产业也能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比如,通过多年科研攻关,山西太钢生产的“手撕钢”薄如蝉翼,成为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精密仪器等尖端领域的关键基础材料,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由此可见,只要加大技术创新,借助最新前沿技术的力量,传统产业也能焕发出新的生机,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2024年即将结束,总结回顾一年来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取得重要进展,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今年前三季度,我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加10%,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新三样”为代表的绿色产业产量保持两位数增长;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1%,新动能集聚,新业态涌现,新产业壮大。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今年9月公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中国较去年排名上升,在全球130多个经济体中排名第11位。我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推动经济发展持续稳中有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凸显了科技创新在经济转型中的关键作用。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是实现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途径。做好2025年经济工作,要继续强化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统筹做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 创新就是生产力,企业赖之以强,国家赖之以盛。各地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立足科技创新,处理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之间的关系,推动我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