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时政要闻 乡村振兴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法治时空 环保动态 艺术博览 地方要闻

环保动态

旗下栏目:

经济“绿”观察丨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如何建设?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中环报记者牛秋鹏  发布时间:2024-12-26
摘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这是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明确要求。 如何不断提升经济发展含绿量?会议作出一系列部署,其中指出加强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 今年8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这是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明确要求。

如何不断提升经济发展“含绿量”?会议作出一系列部署,其中指出“加强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

今年8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也提出了“探索建立环境污染和气象灾害高效监测、主动预警、科学分析、智能决策系统。”

从“加快”到“加紧”,体现出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紧迫性。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重发,进一步加剧了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

日前,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得一组数据。1990年至2023年,全球90.1%的重大自然灾害、82.8%的经济损失和91.1%的保险损失,都是由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造成的。预计极端天气会在未来26年内使全球收入减少大约19%,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经济损失或将达38万亿美元。

面对气候变化适应的关键任务,如何推动气候风险防范,加强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王亚伟告诉记者,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联动机制。在他看来,早期预警是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第一道防线”,不仅着眼当下的灾害应对,还为建设更加安全、韧性的未来提供支持。

王亚伟表示,近年来,我国创新性地建立了递进式气象服务模式和高级别预警“叫应”机制,形成了“精准预警+快速响应”的防灾减灾新模式,实现了与应急管理、水利、农业农村等多个部门的协同联动。

记者了解到,递进式气象服务是指在气象灾害演进发生的不同阶段,逐渐精准确定时空范围,分级别、分区域提供针对性气象预警,不断缩小“包围圈”。高级别预警“叫应”机制就是在高影响天气来临前提升提醒、“叫应”各级应急责任人的频次与效率,构建纵向逐级提醒、横向部门协同的“叫应”联动机制,将及时准确的气象预警信息转化为防灾减灾行动力。

此外,我国还开发了“云+端”早期预警系统,集成了风云气象卫星、全球数值预报和气象AI大模型等先进技术,实现了气象、水文、环境和海洋等多领域灾害的预警监测。智能网格天气预报系统空间分辨率精确至全国5公里,至少提前3天较准确预报区域性暴雨、高温、寒潮。

数据显示,通过不断健全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2014至2023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比2004至2013年平均下降68%,经济损失占GDP比例平均下降0.58个百分点。

“实践表明,构建高效的早期预警体系是提升气候变化适应能力的核心手段,是最具成本效益的适应手段。早期预警不仅能显著减少人员伤亡,还在农业生产、基础设施防护、能源安全等关乎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王亚伟表示。

除了早期预警,利用金融手段也是有效应对自然灾害风险的重要方式。

近日,五部门联合出台指导意见,加强金融气象协同联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这份指导意见明确减损和增效两个重点方向。在减损方面,要求建立金融风险减量气象服务体系和气象灾害“灾前预警+灾中应对+灾后重建”的全链条服务协作体系,要求加强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和气象数据在财产保险承保、理赔和银行信贷风险评估中的应用,强化基于保险标的物、信贷抵押物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推动气象信息员、基层网格员和金融机构业务人员加强沟通协作;鼓励将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和联动预案纳入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拓展人工影响天气在农业保险业务上的防灾减灾服务。

在增益方面,提出开发气候相关风险识别、评估、管理、应对与信息披露的关键技术、数据集和工具平台。推动企业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气候风险;发展绿色转型气象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将风能太阳能等气候资源评估、气候可行性论证、气象防灾减灾能力纳入能源企业风险评估体系,同时强化气象保障服务,提升可再生能源行业的气候韧性;开展气候资源普查,推动健全气候资源评价体系,探索开展气候相关生态产品价值评估,引导更多资金支持研究和推动气候相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王亚伟表示,金融气象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益探索。通过数据、技术、产品等融合创新,研发气象相关绿色金融工具,拓展应用场景,迸发乘数效应和倍增效果,为金融及相关行业输送更多的“源头活水”,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责编:齐 敏
审签:韩天运、王敏啟
监制:常静元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