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环法时政 法治乡村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法治时空 环保动态 环艺博览 地方要闻

环保动态

旗下栏目:

十堰:测好水、治好水、管好水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叶相成  发布时间:2025-01-20
摘要: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湖北省十堰市27个国省控水质考核断面优良率100%,达历史最好水平。多年来,丹江口水库持续保持Ⅱ类及以上水质,入选首批中国好水水源地。 2014年12月12日正式调水10年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累计向北方调水超690亿立方米,惠及沿线26
   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湖北省十堰市27个国省控水质考核断面优良率100%,达历史最好水平。多年来,丹江口水库持续保持Ⅱ类及以上水质,入选首批“中国好水”水源地。

  2014年12月12日正式调水10年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累计向北方调水超690亿立方米,惠及沿线26个大中城市、200多个县市区,直接受益人口1.14亿。

  十堰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蓝劲松介绍,2024年,十堰围绕水质自动监测、小流域综合治理、智慧监管等重难点工作,全力测好水、治好水、管好水,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成效明显。

测好水:新建水质自动站26个,

实现重点流域水质自动监测全覆盖

  “这是我们去年新建的一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可自动监测COD、氨氮、总磷等11个因子!”日前,在十堰市张湾区三元沟水质自动监测站,十堰市生态环境技术中心水质监测科负责人侯玉婷指着一套套新设备介绍说。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十堰承担着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政治责任,保水护水是十堰“天大的事”。然而,十堰境内水资源丰富,大小河流多达2489条,其中直接汇入丹江口水库的一级支流就有12条。

  过去,十堰在全市累计建成水质自动监测站与监测微站约50座。这些水质自动监测站与监测微站,是“千里眼”“顺风耳”,能及时、准确监测十堰市大部分重点河流水质变化状况,为保障南水北调中线水质安全发挥出前沿“哨兵”作用。

  为进一步提升“守井能力”,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2024年年初,十堰市经深入分析研判,多方筹资430万元,在全市重点流域新建水质监测微站26座,监测因子9项至11项不等。

  经过一年攻坚克难,2024年12月28日,这26座水质监测微站全部建成并顺利通过验收。至此,十堰全市已累计建成水质自动监测站与水质监测微站76个,实现全市重点流域水质自动监测全覆盖。

  这些水质自动监测微站,每4小时产生一组数据,并通过十堰市丹江口库区水质保障中心在线预警,一旦水质出现异常立即报警,相关单位闻令而动,处置效率大大提升。

  通过实时水质自动监测,可全面、科学反映全市流域的水质状况和变化趋势。侯玉婷说:“十堰实现重点流域水质自动监测全覆盖,为保护十堰水源地水环境安全提供有效的监管手段。”

  除重点流域实施水质自动监测外,十堰还积极开展县乡跨界断面、饮用水水源地、声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手工监测数据汇总上报工作,全年累计汇总上报各类监测数据20多万个,在2024年度湖北省环境监测大比武中,十堰代表队荣获团体三等奖与个人三等奖好成绩,持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

治好水:完成省市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9个,

实现各县(市区)流域治理试点工作全覆盖

  茅塔河上游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浪河集镇污水收集率从45%提升至98%;龙泉河中下游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及以上……谈起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成效,十堰市生态环境技术中心主任刘刚如数家珍。

  近年来,十堰市锚定“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治理目标,梯级推进32条小流域扩面治理,全面整治189条重点支沟,实行“沟岸户”同治,以小河清保障大河净。

  2024年,十堰重点对纳入省市试点的9条小流域大刀阔斧进行综合治理,其中1条省级试点为茅塔河,8条市级试点分别为丹江口市浪河、郧阳区龙泉河、张湾区枧堰沟、竹山县霍河、竹溪县龙王河、房县盘峪河、郧西县归仙河、武当山特区瓦房河,实现全市各县(市、区)流域治理试点工作全覆盖。

  在治理过程中,十堰各地坚持大员上阵,强化资金保障与技术支撑,扎实做好三篇文章:即扎实做好“厚植绿水青山”文章,实现生态好;扎实做好“提质金山银山”文章,实现生产绿;扎实做好“打造宜居环境”文章,实现生活美。

  经过系统综合治理,茅塔河小流域顺利通过省级终期评估,8个市级试点小流域在全省率先完成终期评估。2024年底,全省仅有3个试点小流域14项评价指标全达标,茅塔河、浪河榜上有名。

  茅塔河还成功入选2024年“幸福河湖”建设项目,龙王河入选湖北省“无废城市”建设优秀案例,浪河小流域入选全省小流域综合治理典型案例。

管好水:建成丹江口水库水保中心,

实现水质安全智慧监管全覆盖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十堰境内丹江口水库库岸线3220公里,步步都是高压红线;水域620平方公里,处处都要严防死守。

  为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2024年,十堰成立十堰市丹江口库区水保中心及各县市区分中心,建成覆盖全域、统筹市县的丹江口水库水质保障数字平台。这一平台2000公里给排水管网、30多万个涉水城市部件全部上图,环保、农业、水利、城管等部门信息互联互通,水质、管网、土壤等200多项涉水指标数据汇聚共享。

  平台通过完善“断面水质监测、卫星及无人机遥感水质监测、重点涉水企业监管、环库岸线监控、环库公路移动污染源电子监管、国省控监测站点防入侵监控”六大前端智慧感知系统,将全市33个国省控监测站点数据、141个手工站监测数据、263家重点企业污水排口自动监测数据、110路国省控站点周边防入侵视频,412路环库岸线监控视频,501个危化品车辆禁限行区域交通卡口抓拍,1066个网格卫星遥感监测照片进行整合,发现问题自动预警移交。

  为提升处置效率,十堰探索“一支队伍管库区”行政执法改革,整合城242人的库区水质综合执法队伍、478人的市县水质联合巡护队伍、40人的生态环境警察队伍3支力量,推动保水执法力量联合、效能融合。

  在此基础上,十堰市丹江口库区水保中心安排有纪委人员全流程监督,通过建立“系统预警—中心调度—限时办结—纪检督办—回告销号”的运行管理机制,实现生态环境问题线索“0—0.5—2—48”的高效处置(即实时上传—0.5小时分发—2小时抵达—48小时反馈),确保生态环境问题发现和处置跑在风险前面。

  2024年,十堰市丹江口库区水保中心智慧监管体系累计交办问题线索3678个,已办结3655个,办结率达99.4%,全年涉水问题投诉下降65%,这一智慧监管体系获评全国生态环境智慧监测创新应用优秀案例。

 
 
责编:齐 敏
审签:韩天运、王敏啟
监制:常静元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