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环法时政 法治乡村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法治时空 环保动态 环艺博览 地方要闻

环保动态

旗下栏目:

办案思维如何助力移动源减排?沈阳打了一场漂亮的“空气质量翻身仗”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中环报记者邢彭  发布时间:2025-03-04
摘要:公安机关办案讲究证据链闭环,生态环境治理也得找到症结,形成闭环。辽宁省沈阳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董恩武在一次专项排查会上说道。 这位曾在公安系统工作多年的局长,将公安机关办案的思维引入大气治理,带领沈阳在2024年下半年打了一场漂亮的空气质量翻身仗。

“公安机关办案讲究证据链闭环,生态环境治理也得找到症结,形成闭环。”辽宁省沈阳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董恩武在一次专项排查会上说道。

这位曾在公安系统工作多年的局长,将公安机关办案的思维引入大气治理,带领沈阳在2024年下半年打了一场漂亮的“空气质量翻身仗”。优良天数达到318天,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从上半年第87名跃升至全年第45名,创下正常社会活动水平下的历史最好成绩。

如何在短时间内实现大气治理的突破?记者在沈阳市找到了答案。

锁定污染源:从“证据链”到“治理网”

随着全市煤改清洁能源、工业超低排放改造等固定源污染治理的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步入深水区。如何进一步提升空气质量?沈阳市生态环境局成立专项排查小组,对全市大气环境进行全面摸底。排查过程中,董恩武提出了“证据链”思维,要求排查小组像公安机关办案一样,精准锁定污染源。

经过解析测算和排查分析,移动源污染成为新的突破口。沈阳交通网络发达,物流运输车辆密集,老旧柴油车的排放量远超新标准车辆。尤其是在夏秋季,尾气排放与不利气象条件叠加,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更加严重。“加强移动源污染治理,车是个绕不开的难题。”董恩武说,“老旧柴油车排放的污染物是新标准车辆的几十倍,如果不能淘汰,这些车一辆顶数十辆。”

最初,沈阳市设定的目标是注销淘汰6000辆老旧柴油车,后来自加压力提高到1.5万辆,最终实现了突破,完成注销淘汰3万辆。

沈阳市借鉴公安系统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划定四环内为低排放区,国三及以下标准的老旧柴油车被禁止进入核心城区,同时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形成全天候监管体系,一旦发现违规车辆,立即处罚并劝返。路面设卡、遥感监控、尾气检测站点全覆盖——沈阳市的低排放区真正形成了一张“天罗地网”。

多部门协同:“联合办案”形成治理合力

“过去,老旧车超标排放,监管难,处罚难,查处之后,车主可能换个地方继续跑。”沈阳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处长刘文超回忆,“但现在不一样了,公安、交通、生态环境等多部门联手,形成合力。”

大气治理涉及多个部门,传统模式下,各部门往往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合力。为此,沈阳市借鉴公安系统的“联合办案”模式,推动生态环境、公安交管、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联合行动。沈阳市成立大气污染治理专项工作组,由市政府牵头,各部门共同参与。工作组定期召开调度会,针对治理中的难点问题进行协调解决。

“在一次调度会上,相关部门负责人被直接点名,随后,各部门很快行动起来,一些‘硬骨头’问题被快速解决。”刘文超回忆道。

同时,沈阳市还推行“揭榜挂帅”“比武打擂”等机制,各区县在污染治理方面展开竞赛。原本推动缓慢的工作,在竞争氛围下变得高效有序。“以前是推着干,现在是抢着干。”刘文超笑道,“有压力,也更有动力。”

从“单打独斗”到“联合办案”,大幅提升了沈阳移动源污染治理的效率和执行力。“以前预计需要半年甚至一年才能完成的淘汰老旧车任务,如今在3个月内就能超额完成。”刘文超说。

绿色转型:新能源助推城市交通升级

淘汰老旧柴油车只是第一步,推动城市交通全面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才是沈阳市的最终目标。2024年,沈阳新增新能源公交车800辆、新能源出租车1200辆,城市快递和物流车也加快了电动化步伐。同时,政府加快充电桩建设,让新能源车主使用更便捷。“以前觉得开新能源车不方便,现在到处都有充电站,方便多了。”一位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

为了让新能源车成为主流,沈阳市借鉴公安系统的“社区警务”模式,深入企业、社区宣传政策,鼓励企业更新物流车队,推动公共交通全面电动化。很多快递公司主动换上了新能源车,不仅降低了运营成本,也减轻了城市污染。

治理成效不仅体现在数据上,更体现在市民的感受里。“春节期间,有市民在网上留言,说这几年第一次觉得沈阳的空气这么好。”董恩武感慨:“这比任何表彰都更让人有成就感。”

通过借鉴公安机关的工作方法,沈阳市在推动移动源减排上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未来,如何让更多新能源车上路,如何优化公共交通结构,如何让清洁能源真正成为主流,仍然需要持续探索和推进。“下一步,我们还要经历‘从1到100’的优化,才能让市民看到更多的蓝天。”董恩武说。

 
责编:齐 敏
审签:韩天运、王敏啟
监制:常静元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