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环法时政 法治乡村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法治时空 环保动态 环艺博览 地方要闻

环保动态

旗下栏目:

吉州生态环境监测资质从“零”项到305项的飞跃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刘茂林 李玥  发布时间:2025-03-13
摘要:批准同意吉安市吉州生态环境监测站新增水和废水、环境空气和废气、土壤、生活饮用水、生物等五大类191项目参数的检验检测能力。这是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日颁发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CMA)证书附表。 我们终于具备了区域站的资格,资质认定项目参数六大

“批准同意吉安市吉州生态环境监测站新增水和废水、环境空气和废气、土壤、生活饮用水、生物等五大类191项目参数的检验检测能力。”这是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日颁发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CMA)证书附表。

“我们终于具备了区域站的资格,资质认定项目参数六大类305项。”吉州生态环境监测站站长侯建国激动地说,去年4月“零”突破,获两大类31项,9月再获一大类83项,今年又取得五大类191项,“不到一年时间,我们实现了三级跳。”

从“零”到“有”再到“强”,吉州生态环境监测站一路“走”得艰辛。侯建国介绍,2017年开始,吉州生态环境监测站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停用,环境监测人员均被局机关借用,站里只剩一个“空壳”,环境执法、应急监测等业务依托吉安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或购买第三方服务完成。

转机发生在2023年底,江西省生态环境系统监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启动实施。吉州生态环境局抓住机遇,锚定指标齐全、数据精准、响应及时、支撑有力的目标定位,按照任务清单化、进展时限化、落实台账化的工作要求,统筹推进监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不断提升环境质量、污染源、应急、辐射、生态质量监测能力。

恢复和提升环境监测能力,关键在于基础设施建设,落实资金是“重头戏”。资金从哪里来?

“一靠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二靠盘活部门存量资源,合力解决资金筹措难题。”吉州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朱爱斌一语中的。

吉州生态环境局一方面积极争取省、市生态环境部门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累计获得资金970.82万元,先后采购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便携式水质重金属分析仪等监测设备两批40余套。

另一方面,盘活机关固定资产,挤出办公用房面积540平方米,建设了水质分析室、分光光度室、天平室、高温室、无菌室、原子吸收室、原子荧光室、样品室、药品室等一批高质量检验检测实验室。

“看到焕然一新的监测站,一切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在资质认定扩项评审会后,吉州生态环境监测站质量负责人江润青高兴地说。

环境监测硬件设施建起来了,实验室监测人员严重不足又是吉州生态环境监测站面临的一道拦路虎。如何突破技术人才的“瓶颈”?

“机关瘦身,力量下沉。”朱爱斌说,去年2月,吉州生态环境局主动克服人少事多的矛盾,将机关借用的10名环境监测人员悉数归还,重返环境监测岗位,同时还招聘4名专业技术人员充实环境监测力量。

针对环境监测人员技术薄弱问题,吉州生态环境局主动与吉安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沟通联系,建立跟班学习制度,轮流安排10名环境监测人员跟班学习,通过实操实训,系统掌握环境监测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提升环境监测能力和水平。

郭瑾是一名跟班学员,也是一名半路转行人员。“当时,我担心自己学不会,通过师傅们传帮带,现如今我的业务水平有了大提高,掌握了总磷、氨氮、硫化物、离子色谱仪、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等22个监测项目,熟悉了方法验证要求和流程。”郭瑾说。

此外,吉州生态环境局还邀请了第三方检测机构、仪器厂家的专家授课、答疑解惑、经验分享,帮助完成能力自认定和方法验证工作,环境监测人员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通过监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有效扭转了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滞后的局面。”朱爱斌表示,下一步,将全力做好生态环境监测垂改后半篇文章,持续加强实验室监测能力建设,让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真正“立起来”“强起来”。


责编:齐 敏
审签:韩天运、王敏啟
监制:常静元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