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生态文明多维度覆盖,生态文明数字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已基本建立,构建起多维度生态质量监测网络。”3月31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有关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说。 数字生态文明建设,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 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强调生态环境智慧治理,要求构建起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信息化体系,运用数字技术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等。但是当前,各地生态环境系统数字化发展水平并不均衡,相互间数据模型、AI应用也难以打通,这为全国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带来阻碍。 “我们将建立健全数字中国建设统筹推进机制,推出数字中国发展指标体系和发展指数,综合反映数字中国建设运行态势。”刘烈宏说,同时指导重点地区开展数字中国建设综合试点,抓紧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推进大数据融合创新,加快大数据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梳理大数据领域技术图谱,推动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探索,将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推动大数据更好赋能千行百业。”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司长王彦青说。 福建专门出台了《加快推进数字化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总体方案》,按“四个梁”(数字基础设施、数据要素流通、数字科技支撑、数字安全),以及八个方面、四个保障、三个维度等,“实现数据赋能治理、政务、文旅、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面建设”。福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永礼说。 推动数字生态文明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红利 “在福建福州,数字经济年平均增长近20%,数字经济对福州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也从35%跃升到56%,在全国省会城市位列前八。”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郭宁宁说。 数字生态文明等数字经济建设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红利越来越明显。在福建,过去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共促成了超过3000个、总投资超过1.8万亿元的数字经济项目落地福建,其中,福州落地了近800个项目,总投资超过7000亿元,带动了福州数字经济规模从首届峰会2018年的2800亿元,跃升到第七届峰会2024年的7900亿元。绿色钢铁、汽车制造等越来越多行业、企业纷纷通过“智改数转网联”,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共享数字时代新红利。 “通过数字化积极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数据最多采一次’‘无证明城市’试点等工作,不断提升数字政务服务效能。”郭宁宁说。 福州市深化“城市大脑”建设,构建数字化社会综合治理平台,创新打造了城区供水管网数字孪生系统,有效节约水资源、提升水生态、保障水安全。此外,还积极开拓数字应用场景,促进了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数字文旅、数字生态等许多创新数字场景在福州落地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