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浙江舟山人的朋友圈被一篇名为《舟山大青山藏“仙草”,这种不起眼的小草竟是植物界“大熊猫”!》的微信公众号文章刷了屏。 发现“仙草”——蛇足石杉的是舟山药检师李彬,从事中药检测工作28年。2018年开始,他一到周末就往山上跑,考察植物资源,想盘清舟山中药资源“家底”。几年间,李彬用数百次跋涉、十多万张照片,一点点充实着自己的舟山中药资源记录,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草木诗经”。 有大惊喜,更多的是无功而返 “蛇足石杉被称为‘植物活化石’,竟然会出现在大青山。”提起2025年2月份的这次收获,李彬语气里依旧充满兴奋。 这不是李彬第一次在野外发现珍稀植物了。2024年4月,他和朋友在黄杨尖山脚意外发现了松叶蕨。它最早出现于约3亿年前,比植物“活化石”银杏更为古老。这也是舟山首次发现这一植物分布,刷新了舟山植物种类数量,对舟山植物多样性以及植物资源的研究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我和朋友发现有棵陌生植物,觉得它长得比较奇特,就拍了下来。”李彬说,没想到这无意间的举动竟带来这么大的惊喜。 这种惊喜很难得,野外探索更多时候是无功而返。“野外探索比较讲缘分,有时你就算知道植物在哪,也不一定找到。”李彬说,有一次去大青山找一种植物,由于向导没空,只能只身前往寻找,向导手机遥控指挥,但他就是不得其门,直到第二回向导亲自陪同才找到了那种植物。 “就算没有大的收获,拍拍花草也是好的,也是种记录。”李彬的心态十分淡然,“比如同种花,去年拍到是什么时候开花的,今年又是什么时候,将这些数据积累起来,也是研究气候变化的宝贵资料。” 通过野外考察,盘清舟山中药资源“家底” 翻开李彬的朋友圈,里面被各种植物霸屏,这些图都是他在野外考察时拍下的。 为什么爱上山考察植物资源?这和李彬的工作不无关系。李彬一直从事中药检验工作,已有28年,“中药采用的都是植物的根茎等,对原植物的认知还是比较欠缺的。”李彬心里一直有个愿望,那就是通过野外考察摸清舟山中药资源的“家底”。舟山的中药资源到底如何?分布在哪儿?这些问题没有具体答案。 作为和中药打了二三十年交道的从业者,李彬深知调查的重要性,他想要做这件有意义的事情。“这么多年来,陆陆续续一直在野外探索植物。”从2018年开始,李彬一到周末就往山上跑。到了2022年,李彬的野外调查频率更高了,也变得更加系统且有规划。 他的电脑里记录下了这3年多时间来的考察成果。“我把每年的记录都放在一个文件夹里,一些少见的植物拎出来单独记录。”李彬随意打开了一个文件夹,上面显示着2024年出门82趟,地点涵盖了朱家尖、桃花岛、秀山岛、黄杨尖、蚂蟥山等,拍摄照片约3万张。 用“火眼金睛”识别珍稀植物,整理本地中药植物志 每次出门,李彬的背包里都装有用于野外考察的设备:两台相机,用来满足拍近景、远景等需求;一台望远镜,有时崖壁很高,需要望远镜才能观察清楚,还有一些干粮和一把大剪刀。遇上一些普通中药植物,李彬有时候会采一点做成标本或样品,用来研究同科同属不同种植物之间的区别。 每次出发去野外,李彬都喜欢“自找苦吃”,不走游步道等规整山路,而是喜欢走一些野路。因为游步道行人走得多了,附近的植物容易遭破坏,“想要发现一些珍稀中药植物,就得走一些小路、沟谷地带等人迹罕至的地方。” 这也让李彬的身上时不时带些小伤。“我现在脚踝还没有完全好。”采访时,李彬笑着说,这是上次去大青山野外探索时,站在崖壁上为拍清一棵植物,不小心滑了下来,脚踩进石头缝里扭到了。 抱着探索中药植物的目的而来,李彬爬山时,都要一一扫视沿途植物,一边走一边观察,他笑称自己因此被驴友“嫌弃”走得太慢。 有人好奇他是如何在漫山遍野的植物中精准发现珍稀植物的。李彬说,感兴趣就会自己钻研,时间久了,自然练出一双火眼金睛,“敏感度高了,一眼看过去就能发现一片植物中不一样的存在。” 每发现一株感兴趣的植物,李彬光拍照就要拍上半小时左右,不同方位都要拍下来。李彬说:“植物是中药的源头,把植物研究好了,也是对中药资源的盘点。”不管刮风下雨,李彬几乎每周都会跑去野外。遇到下雨天不能爬山,他就在山脚下的村子里走走逛逛,和村民聊聊天,有时会有意外收获。如今,李彬已差不多走遍了舟山本岛的山头。 李彬想找一些少见的植物,尤其是出现在宁波但舟山没有发现过的,“宁波和舟山地缘相近,那边有的植物说不定在舟山也能找到。” 李彬怀揣着一个梦想,希望能整理成一本舟山中药植物志。但他知道这是项大工程,不是靠他一个人的力量就能完成的。他不知道未来能做到哪一步,眼下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多些野外考察,多搜集些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