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近日发布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活动评审结果,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副科长陆香利再次载誉归来,1994年出生的她已连续两年荣获“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个人”荣誉称号。 雷霆神速斩乱麻,连夜追击获大案 “平南县这里有非法危险废物加工点。”2022年5月,贵港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接到一通举报电话,举报人语气焦急。 事发突然,涉及刑事案件,虽然当时已经下班,陆香利接到命令跟随支队长梁卫斌立即前往核查。平南县距离贵港市路程两个小时,陆香利提出让公安部门提前介入调查,方便取证和立案的思路,得到了支队长梁卫斌的支持。到达当地,一行4人与平南县治安大队一起召开紧急碰头会,决定联合开展检查,即刻一起前往加工点。“我们先在路边等候,警察同志在周边查看情况,发现加工点里机器隆隆,正在加工生产,收到信号后,大家一起迅速冲向厂区,一举当场查获正在非法生产的铝灰加工现场。”此次行动,当场控制嫌疑人7人,查获铝灰、铝灰渣共468.69吨,铝锭17.6吨。 虽然现场铁证如山,但是如果延迟询问,嫌疑人有机会串供,陆香利决定一鼓作气,连夜询问嫌疑人。“我们克服了听不懂当地土话的困难,梁支队长一句一句地翻译,我逐字逐句地记录和确认,到凌晨4点才询问结束。”从接到报案,历时不到12小时,完成全部调查取证工作,移送公安部门,并在两天后正式立案。 “陆香利多次主动与公安、检察部门对接,研究解决刑事案件办理存在的困难,达成联合办案共识,改变以往由生态环境部门调查结束后再移送公安部门查办的工作方式,对难以固定证据的重大案件,生态环境与公安两部门同步开展调查,检察部门提前介入,提高了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力度和效率。”梁卫斌说道。由于这个案件查处迅速,部门联动高效,被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列为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典型案例,同时也被公安部列为打击污染环境犯罪典型案例予以通报表扬。 案卷作舟苦作乐,千眼织网破迷踪 “小陆工作起来就像着了魔,别人游玩关注美景,她却关注山水是否被破坏、污染。”贵港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副科长莫育严笑言。说起如何发现蛛丝马迹,陆香利有自己的窍门,一是依靠群众,二是亲身去找。她“磨破一张嘴,跑断两条腿”,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跑遍了贵港市周边乡村,摸透了每一个隐藏的作坊和工厂,对全市可疑地点了如指掌。 “只要一发现污染线索我就恨不得马上排查。”陆香利说道,她认为钓鱼爱好者经常会在水边休闲,会对水质有更多关注,就经常主动和他们交流,发掘水质污染的线索。有一次,一位钓鱼的朋友向她反映有一处水塘近期有发臭现象,经几次现场观察,怀疑附近企业有偷排嫌疑,几次去寻访,企业都是大门紧锁,为了能抓到证据,陆香利和同事顶着烈日在现场死守了两天两夜。 “为了不引起嫌疑人的注意,我们假装在河边钓鱼,虽然天气很热但是坚持了下来,一直盯着水流水质的变化,连续等了两天,才摸清了企业排水的规律。同时,我们通知监测部门随时待命监测水质。”当蹲守到第三天,再次发现水质异样,他们及时进入企业排查,发现这是一家没有办理环评手续的餐具洗涤厂,当场制止企业违法排污行为。 担当如虹织锦绣,柔肩擎旗绽芳华 在支队里,陆香利年纪最轻,却承担着支队重大涉刑环境案件的查处、取证和移交这项艰巨的任务,贵港市查办的生态环境违法大案要案,以及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组织的专案行动,总能看到她的身影。 “每份数据都是环境密码,每次执法皆为法治宣言。”环境工程专业出身的她,将实验室的严谨注入执法:千次采样练就监测“火眼金睛”,百卷法条啃出法律“钢牙利齿”,13起“两打”涉刑案件全部形成完整证据闭环。把无人机航拍的违法现场与PID、FID 等执法辅助设备精准咬合,将法律条文与监测报告在案卷中严密交织,陆香利以“科技派”执法者多面手的本领将“零瑕疵”证据链打通司法移交最后一公里。 2022年广西生态执法大比武中,她以“数据溯源快准、法律适用精专、设备操作娴熟”的复合战力,既为贵港市夺下环境执法团体魁首,又斩获案件讲解三等奖、比武突出个人双项荣誉。2023年—2024年,陆香利参与了8轮次生态环境部组织的全国大气监督帮扶工作。她主动承担起企业违法线索分析任务,通过筛查企业在线监控数据、排污许可、环评报告等资料,助力工作组精准查实多家企业的违法行为,为广西监督帮扶工作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创造了广西年度个人参加监督帮扶轮次最多记录,荣获“2022—2023年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工作表现突出个人”荣誉称号。 工作虽然艰苦,但陆香利认为:“执法任务就是使命,既然任务和使命交到手上,就要尽心尽力去做好。”在生态环境保护的道路上,陆香利正以青春热血和坚定信念,继续书写着属于她的环保篇章,为荷城的碧水蓝天保驾护航。
陆香利在企业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