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积极探索执法与服务相统一、守底线和促发展相结合,推行“源头预防—普法引导—规范检查”渐进式执法服务,严防执法“一刀切”,为打造良好营商环境提供有力法治支撑。 突出源头预防,强化事前预警。引导企业不断强化风险防控意识,通过日常自查主动发现问题、整改问题。及时提示企业违法风险,对排污许可证有效期届满、自动监测数据超标、排放量超许可、污染防治设施运行和生产负荷不匹配等潜在风险,主动上门帮扶,发放“环保提醒便利贴”100余份。从具有普遍性、典型性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着手,梳理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家具企业污染防治、塑料粒子加工企业等共性问题11个,拍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暗访片,主动曝光一批问题、整改多个行业,提升各领域环境管理水平。 做好普法指导,实施“正面清单”。将普法作为监管执法的重要前提,探索创新普法方式,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实施定向、精准普法,引导企业知法、守法。对于生态环境手续齐全、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污染防治设施完备并保持正常使用、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位于产业链供应链重要节点,粮食和能源行业,三个年度内环境信用等级评定均为“环保诚信”的企业,污染小、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企业,纳入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落实“综合查一次”、远程监管、信用承诺监管、预警防控等包容监管举措,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宣州区目前已有11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管理。 规范涉企检查,建设执法队伍。加强现场检查的协调统筹,对照权责清单,科学制定检查计划,实现一次进门“一查清”,减少多头检查、重复检查。依法实施行政检查,严格履行执法程序,全面规范执法流程。充分利用执法记录仪,实现执法行为全过程留痕、可回溯管理。落实生态环境执法人员行为规范,积极建设执法队伍。今年以来,宣州区生态环境执法队伍中两人在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工作中表现优秀,获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发函表扬。两人获全市生态环境系统“三星执法员”称号,1人获“二星执法员”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