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原风雪化春水,双碳宏图起晋阳。”近日,一场独具特色的“零碳会议”在山西国贸大饭店会议厅内悄然举行。会议资料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签约环节没有音乐伴奏,全程力求减少资源消耗。这场由太原市生态环境局主办的政银企对接会,不仅是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的生动写照,更彰显出太原市践行“双碳”目标的坚定决心。 自2022年8月入选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以来,太原市以制度创新为强大引擎,以平台搭建为关键纽带,以产融协同为重要路径,积极引导和促进更多资金流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逐步探索出一条极具特色的资源型城市绿色金融赋能低碳转型的“太原方案”。 如今,绿色低碳的理念已在这座“煤铁之都”深深扎根、蓬勃生长,一场全社会参与的绿色变革正火热上演。 制度创新,筑牢气候绿金“四梁八柱”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太原市深刻认识到,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转型的核心关键。为此,太原市先后制定并印发了《国家碳达峰试点(太原)实施方案》《太原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方案》《太原市落实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气候投融资试点的金融资源优势,实现各试点之间的协同联动,全力助力太原市碳达峰目标的达成。 与此同时,配套出台的《太原市气候投融资项目申报指南(试行)》,构建起地方性气候投融资项目分类标准体系。该体系将项目细致划分为减缓、适应两大类,并设置三级分类指标,确保资金能够精准投入到低碳领域。 在一系列政策的有力指引下,金融机构积极投身产品创新,取得了多点突破。全市绿色贷款余额一举突破3180亿元,碳足迹挂钩贷款、转型金融工具等创新产品纷纷落地并不断发展。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分类指南实施后,全市共筛选出196个符合标准的优质项目,成功带动绿色信贷投放超过200亿元。这套完善的“四梁八柱”制度体系,不仅有效规范了市场秩序,更极大地激发了市场的创新活力。 太原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二级巡视员闫文斌表示:“制度创新绝不是写在纸上的空洞条文,而是要切实转化为企业手中实实在在的资金支持。”如今,这套以地方立法为统领、以配套政策为支撑、以实施细则为抓手的制度体系,正源源不断地为太原绿色转型注入强大动能,让这座老工业城市重新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平台赋能,驱动碳金融“三驾马车” 在太原,低碳生活正借助数字化平台,走进千家万户。 在杏花岭区中车国际社区,居民们带着孩子将废旧衣物投递进“碳普惠驿站”。通过碳核算计量系统生成的数据,居民可以获得相应的碳积分。这些碳积分用处可不小,既能在碳集市平台兑换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产品,也能预约参加插画、茶道等文化活动。 市民李女士正在使用“龙城碳惠”小程序,将自己累计的碳积分兑换成马克杯等实用商品。这个看似普通的生活场景背后,是太原市精心打造的“龙城碳惠”平台。它让每一位市民都能轻松成为低碳生活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目前,该平台注册用户已突破80万,“龙城碳惠”的影响力持续扩大。截至2025年3月30日,累计减排人数达到1472285人,累计减排量高达11078.56吨。 与此同时,数字赋能的显著成效正在这座城市的各个领域全面展现。走进山西焦煤西山煤电古交电厂调度中心,巨大的电子屏上实时跳动着碳排放数据。企业负责人指着屏幕介绍道:“我们就好像拥有了一位贴心的‘碳管家’。去年,通过精准管控,我们不仅大幅节省了碳交易成本,还通过出售碳排放配额获取了一定收益。”目前,这样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已覆盖全市许多家重点企业,有力推动了工业碳排放强度的大幅下降。 2025年4月2日正式上线运行的太原市碳账户平台,标志着太原碳减排工作迈入精准量化的全新阶段。该平台实现了从碳排放数据采集、核算分析到应用服务的全链条贯通,成功将原本抽象的碳排放数据转化为更具金融价值的企业资产。 太原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吉生指出:“政银企对接平台、‘龙城碳惠’小程序、太原市碳账户平台这三大数字化平台,就如同城市低碳转型的‘神经末梢’。它们让政策落地有了具体抓手,让企业转型有了实用工具,让市民参与有了便捷渠道。”如今,三大数字平台共同构建起一张覆盖政府、企业、市民的立体化碳治理网络,为城市的低碳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产融协同,构建开放共赢生态圈 在兴业银行的网点,客户经理正在为一家水泥企业办理贷款业务。她一边操作电脑,一边解释说:“贷款利率与企业碳排放强度直接挂钩,企业减排越多,贷款利率就越低。”这款创新金融产品已助力数家高耗能企业成功实现转型。如今,类似的金融创新举措正在太原大地遍地开花。 兴业银行绿色金融部副主任候进介绍说:“我们通过差异化定价机制,让环保表现优秀的企业切实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 企业对于绿色发展的账本越算越清晰。位于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阳曲工业园区的山西厚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锂电池隔膜研发、生产、销售的高科技企业。两期项目累计投资额高达46.35亿元。今年1月初,兴业银行太原分行向该公司发放了第13笔贷款,专项用于二期项目建设。 该公司总经理吕纯飞感慨道:“兴业银行太原分行的贷款,对我们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来说,既是一场‘及时雨’,更是一剂‘强心剂’。这笔资金我们将用于设备升级,既能有效改善环境,又能显著提升产能。” 国际合作也为太原的绿色转型注入了全新动能。太原市中欧碳足迹创新中心引进的法国智能监测系统,帮助太钢精准测算产品碳足迹,成功打开欧盟市场。“这套系统让我们的不锈钢产品实现了减排,赢得了海外客户的认可。”太钢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煤铁之都”到“绿金之城”,太原市在气候投融资试点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不断探索创新,为资源型城市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示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