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座大中型水库与5116个山塘星罗棋布于绿水青山间,水资源总量高达16.07亿立方米。如此优越的水生态家底,如何将生态“好水”转化为经济“活水”?近年来,湖南省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持续深化水权改革,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点水成金”之路。 推动水资源“三权分离” “要高效推进水生态价值实现,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度量难、交易难、抵押难等问题。”怀化市生态环境局芷江分局局长舒海荣介绍,芷江将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列为县委重点改革工作,出台《建立健全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方案》《水域经营权交易规则》《水域经营权确权登记暂行办法》等制度,确保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顺利推进。 芷江县在水域所有权归国家所有的大前提下,根据流域分布情况明确水域资源管理权的归属以及相应的管理主体。同时,明确水域资源的承包经营权并给相应主体颁发经营权证。这样,便明晰了水域的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关系。 “我们还对上型号水库、水利部河湖名录河道开展划界工作,建立水域自然资源数据库。”舒海荣介绍,芷江通过航拍绘图、实地勘测,对全县河、库的地理位置、水域面积、规划用途等进行调查、复核,明确水域所有权的归属,明晰水域所有权人的职责、权利、义务,摸清水域资源家底,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明确的水域资源产权制度。目前,全县已完成154座上型号水库、60条河湖名录河流划界,完成4段河流、78座上型号水库自然资源确权工作,颁发取水许可证235处。 在此基础上,水域所有权人通过政府授权、公开招标、竞拍等方式,进行水域经营权转让,颁发水生态资源初始经营权证178本。同时,芷江县探索“水域经营权+”抵质押贷款新模式,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发“水生态产品贷”绿色贷款。 “有了水域经营权证,也成功申请到了绿色贷款,我们有更大的底气和信心来发展产业,也有更大的责任守护好这片碧水。”芷江县岩桥镇村民向辉获得100万元“水权贷”后信心满满。 探索水权改革“变现” 近年来,通过水域分类经营,开发生态养殖、生态旅游等多种模式,芷江积极探索水权改革“变现”方式。 芷江县在公坪镇銮塘片区率先试点推行水生态保护积分制,将区域内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都纳入参与主体,让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探索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指导+社区引导+群众自治”的运行机制。 “现在参与水生态保护可积极了,捡垃圾、植树、举报污染都能得分,这些积分能换米换面,还能换花苗树苗,环境越来越好,日子也跟着好起来了。”当地居民张超高兴地说。 小河口村大力发展特色水产生态养殖,推行“基层党支部+农业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全面落实“抓生态、育龙头、创名牌、占市场”等工作举措,不断提升水产养殖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和市场化水平,推动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带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小河口村养殖户周辉2014年返乡创业,2021年正式成立润锦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带动当地群众一起从事加州鲈鱼和鳜鱼的养殖。 此外,芷江还通过完善《水生态产品价值评估办法》,借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科山水等“外脑”作用,核定各项水生态产品价值,联合探索建立水生态产品价值评估体系,为开发水生态产品提供抵质押价值支撑。 一系列创新举措成效斐然。水库水生态产品综合开发利用等项目获得水生态贷款授权3.565亿元;芷江和平湖夜游项目获农发行水生态产品贷款授权1.5亿元;全县23处集镇集中供水工程经营权授权芷江沅洲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获得银行水生态产品贷款0.9亿元。 截至目前,芷江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近12亿元,成功走出了一条生态产品价值转换的创新之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态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