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环法时政 法治乡村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法治时空 环保动态 环艺博览 地方要闻

环保动态

旗下栏目:

从发现在线监测数据超标到立案处罚,苏州如何做到又快又准?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郑兴春 刘霄秋  发布时间:2025-04-15
摘要:近日,苏州市通过污染源非现场监管工作专班,高效查获了一起某企业涉嫌通过不正常运行污染防治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案件。 污染源非现场监管工作专班是苏州市推动生态环境非现场监管执法的有力举措。 苏州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会同市环

近日,苏州市通过污染源非现场监管工作专班,高效查获了一起某企业涉嫌通过不正常运行污染防治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案件。

污染源非现场监管工作专班是苏州市推动生态环境非现场监管执法的有力举措。苏州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会同市环境监控中心着力打造“数据预警+综合研判+联合执法”三位一体多部门协同执法机制,对全市在线监测联网企业进行在线监测数据全天候全流程盯控。随后,苏州市生态环境局于2023年底印发《关于成立苏州市污染源非现场监管工作专班的通知》,抽调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的执法能手以及市环境监控中心的业务能手组成污染源非现场监管工作专班,专班下设数据监控小组、数据研判小组、数据审核小组以及专案办理小组。工作专班以自动监测监控异常数据研判与处置为核心,以打击监控数据弄虚作假为目标,不断提高涉嫌环境违法行为线索识别的精准性、科学性。

数据预警,违法线索初见端倪

今年1月18日,苏州市市监控中心数据监控小组通过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发现,江苏某聚合材料有限公司于当天18时起化学需氧量在线监测数据连续超标,排放最高值超800mg/L。监控小组第一时间在平台上通过“一企一档”对该企业进行事前提醒,并安排专人实时关注在线监测数据变化情况。当日23时,该企业化学需氧量在线监测数据陡降至60mg/L左右。

“这种现象绝非正常!”数据监控小组第一时间作出预判,立即申请启动数据研判小组协同机制,对异常数据进行分析研判,一致认为该企业存在自动监控数据造假嫌疑,将其列为重点监管对象。为此,苏州市监控中心安排专人24小时对该企业在线监测数据情况进行盯控。

1月19日起,该企业化学需氧量、氨氮再次陆续出现超标、恒值、陡降现象。结合用电监控、视频录像等辅助监控信息进行综合研判,数据监控和研判小组一致认定,该企业超标排放概率较大,遂将该线索移交至数据审核小组以及专案办理小组。

综合研判,初步确定检查方向

异常线索综合研判

数据审核小组以及专案办理小组接到移交的线索后,立即启动紧急会商机制,对该企业数次在线监测数据超标情况进行综合研判。从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上调取该公司排污许可证后发现,该公司成立于2024年3月,主要从事塑料人造革、合成革生产加工,是苏州市重点监管企业。从企业在线监测数据来看,该企业2024年11月以前,水质长期稳定达标。2024年11月以后,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在线监测数据屡屡超标,累计超标20余次。

从企业标记的内容来看,超标原因均为采样管吸入杂质。让数据审核小组以及专案办理小组不解的是,如果标记内容属实,那么2024年11月以前采样管为何未出现吸入杂质的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2024年11月以后的水样中出现大量杂质?经过综合研判,小组成员一致决定将该线索由非现场研判转为现场执法,重点检查该企业是否存在超标排放、在线监测数据弄虚作假以及自行监测报告是否超标的违法行为。

抽丝剥茧,成功查处违法行为

今年2月18日,专案办理小组对该企业开展现场检查。执法人员首先查阅了该企业在线监测运维记录以及监控视频,发现该公司2024年11月以后确实存在采样管多次吸入异物的情况。

采样管吸入杂质后,企业对采样管进行清洗,确实会出现污染物浓度在线监测数据在短时间内陡降的情形。但采样管为什么会频繁吸入杂质?为搞清楚这个问题,执法人员查看企业污水总排口的待排池后发现,池内水质较为浑浊,搅拌池水后发现水内含有大量污泥等杂质。同时还发现,该企业12月10日采样的自行检测报告显示,废水排放总氮浓度为93.9 mg/L,远超排放限值70mg/L,与企业在线监测数据基本吻合。

结合以往检查经验,污水中污泥含量较高是导致化学需氧量以及氨氮浓度较高的常见原因之一。因此,执法人员初步判定,污水排放屡屡超标的原因可能为吸入待排池内的污泥,初步怀疑该企业污水预处理设施存在故障。为此,执法人员对企业污水预处理设施开展逐一排查,发现本应沉降污泥的斜管沉淀池出现故障,池内堆满污泥,本应沉淀压滤的污泥随污水直排,还发现污水预处理设施配套的压泥机长期未运行,絮凝剂桶内无絮凝剂。

经查,该企业2024年11月就发现斜管沉淀池故障,但因维修工程量大、订单较多等原因,迟迟未对故障进行维修,也未停止生产,混有污泥的废水外排时屡屡出现超标现象。依据《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第三十四条第二款,该企业涉嫌通过不正常运行污染防治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最终被处以32万元罚款,同时该案件还将移送公安机关进一步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现场检查照片    

“这是一起典型的通过在线监测超标数据发现企业存在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案例。从超标数据的发现到数据综合研判,再到现场查处以及立案处罚,全程不到两个月。”苏州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数据预警+综合研判+联合执法”三位一体多部门协同执法机制,苏州市生态环境部门把准备工作做在前,既实现了违法行为无处可躲、无处可逃的初衷,又实现了为执法人员精准研判、指明方向以及提高执法效能的目标。

 
 
责编:齐 敏
审签:韩天运、王敏啟
监制:常静元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