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日前公布数据,今年一季度,全自治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2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2%,优良天数比率90.3%,同比上升2.6个百分点,空气质量达到2015年有监测数据以来同期最好水平。其中,包头市、呼和浩特市分别位列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幅度第1位、第2位。 为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全力保障秋冬季空气质量,内蒙古强化工作统筹,聚焦重点时段、区域和行业,以最硬举措、最严标准推进大气污染防治。 据介绍,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加强工业污染治理,对重点行业涉气污染源进行了动态更新,全面掌握污染现状。推动钢铁、焦化、水泥、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创新秸秆管控方式,每日向各盟市推送未来十天空气质量预报结果,探索开展秸秆露天计划焚烧管控。今年以来,全区未出现因焚烧秸秆而引发的重污染天气。紧盯移动源管控,对全区664家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开展逐一检查,严厉打击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弄虚作假行为,目前已完成422家机构的检查,并推动国三及以下标准营运类柴油货车淘汰更新。 此外,还进一步强化重点区域联防联控,按照打好“整体战”和“协同战”的总要求,印发了《乌海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轮值工作制度(试行)》,探索建立乌海及周边地区环境空气质量改善补偿机制。1—3月,乌海及周边地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81.5%,同比上升6.4个百分点,六项污染物浓度实现同比“六降”。 为确保完成“十四五”收官任务,下一步,将重点通过实施夏秋季臭氧污染攻坚行动,加大VOCs综合治理力度,有效减少臭氧超标天数;继续推进钢铁、焦化、水泥等重点行业污染深度治理,实施工业炉窑污染治理,强化工业企业扬尘管控,粉状物料堆场实施全封闭;深化呼包鄂巴、乌海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优化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深化绩效分级差异化管控措施,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强化柴油货车路检路查,降低移动源污染物排放等措施,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推动全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