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环法时政 法治乡村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法治时空 环保动态 环艺博览 地方要闻

环保动态

旗下栏目:

艾丁湖重新焕发了生机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杨涛利 阿地力 胡钰  发布时间:2025-04-28
摘要:近日,艾丁湖国家湿地公园内,高昌区林草局技术人员正对水质、气象等监测设备进行日常巡检,确保其正常运行。这一日常工作的背后,是近年来新疆 维吾 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大力实施艾丁湖系统性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具体举措之一。 艾丁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吐鲁番市高

近日,艾丁湖国家湿地公园内,高昌区林草局技术人员正对水质、气象等监测设备进行日常巡检,确保其正常运行。这一日常工作的背后,是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大力实施艾丁湖系统性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具体举措之一。

艾丁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吐鲁番市高昌区南部,海拔-154.31米,是我国陆地最低点,也是吐鲁番生态系统的“晴雨表”。曾经,由于上游用水增加和不合理开发,艾丁湖入湖水量锐减,湖面萎缩,生态系统濒危,一度引发了“第二个罗布泊”的担忧。近年来,吐鲁番市对艾丁湖国家湿地公园实施了一系列系统性生态保护工程,通过“节水保水、生态补水、修复治理”的组合拳,让这片“地球之肾”重新焕发了生机。

2013年,艾丁湖启动生态保护治理工程,涵盖节水、水资源配置等四大工程体系。通过严格水资源管理和地下水超采区治理,艾丁湖湿地生态补水条件得到改善。2024年7月,白杨河两次向湖区输水3000万立方米,推动湖面面积增至7.46平方公里,创下历史监测最大值。“艾丁湖正从季节性湖泊向常年性湖泊转型,预计2025年湖面将稳定在8.37平方公里,实现湿地生态良性循环。”高昌区林草局高级工程师宋政梅说。

生态修复成效显著体现在生物多样性跃升中。监测数据显示,湿地公园内植物种类从十年前的29种增至126种,脊椎动物由24种增至124种。3465公顷的恢复重建区植被盖率从10%提升至60%以上,土壤沙漠化趋势得到根本遏制。绝迹多年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尾鹞、鹅喉羚重现湖区,白鹭、野鸭种群数量大幅回升,1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此繁衍生息。

科技赋能构建起立体化监测网络。艾丁湖国家湿地公园划分为五大功能区,其中占地24583公顷的湿地保育区占园区总面积84.81%,涵盖核心湖区及盐沼区域。园内布设水质、土壤、气象、空气监测站实时采集生态数据,20米高的瞭望塔搭载云台热成像红外摄像机,全天候监控护林防火及野生动物活动轨迹。宋政梅说:“科学监测为湿地保护决策提供了精准支撑,封育管理、植苗撒种等修复手段使湿地植被覆盖率从10%跃升至50%,沙漠化得到遏制。”

艾丁湖治理成效显著,生态红利正转化为绿色发展动能。湿地周边村落探索出“生态+经济”共生模式,阿依库勒村推广梭梭接种大芸技术,实现防风固沙与村民增收双赢。随着湿地生态系统趋稳,湖区优良天气比例持续增加,生态旅游潜力逐步释放。

“我们将持续加大投入,推动湿地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让艾丁湖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宋政梅说。这片曾经的生态危地,如今以水草丰茂、百鸟翔集的崭新面貌见证着吐鲁番生态治理的坚定步伐。

 


责编:齐 敏
审签:韩天运、王敏啟
监制:常静元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