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时政要闻 乡村振兴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法治时空 环保动态 艺术博览 地方要闻

时政要闻

旗下栏目:

粮食节约要紧盯不放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刘慧  发布时间:2024-12-02
摘要:古人云:盖闻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富民之要,在于节约。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强调加快形成切实管用的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加力解决粮食损失和食品浪费问题。在实施粮食节约行动基础上,我国再次实施

古人云:盖闻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富民之要,在于节约。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强调加快形成切实管用的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加力解决粮食损失和食品浪费问题。在实施粮食节约行动基础上,我国再次实施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一个行动接着一个行动,向一个明确的目标迈进,最终会产生持续有力的效果。

节约粮食和反食品浪费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今年我国粮食产量有望首次突破1.4万亿斤,创历史新高,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逐步建立,老百姓餐桌上的食物更加丰富多样,为保障粮食数量安全、质量安全、营养安全奠定坚实基础。在粮食产量不断攀升的同时,粮食和食物浪费问题依然比较严重。粮食产量增加离不开大量消耗耕地和水资源、化肥、农药等。在粮食增产受到资源和环境双重约束背景下,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等同于绿色增产、耕种“无形良田”,可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还能保护生态、减排降碳,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历来高度重视粮食节约。党的十八大以来,把节粮减损上升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大制度安排。2021年实施粮食节约行动以来,粮食全产业链各个环节节约减损成效明显。例如,小麦机收减损控制在2%以内;近10年来农户储粮损失率下降5个百分点左右;国有粮库粮食储藏周期内综合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在大米加工中应用柔性碾米设备,可将出米率提高5个至8个百分点。在餐饮业和机关食堂、学校食堂和企业食堂等场所,“光盘行动”基本成为惯,剩菜剩饭打包现象比较普遍。但也要看到,粮食“跑冒滴漏”仍比较严重,食品浪费惊人。杜绝粮食和食品浪费,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坚持久久为功、常抓不懈、紧盯不放,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切实降低粮食和食品损耗浪费。

推进粮食节约减损行动,将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损失率控制在国际平均水平以下。粮食生产、经营和管理方式粗放是导致粮食损失损耗严重的重要原因。应加快构建现代粮食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和生产体系,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机械装备,强化标准引领,实行粮食全产业链精细化管理,减少粮食损失浪费。面对粮食经营中存在的市场配置效率低、粮食损耗严重等问题,应创新经营模式,推广订单农业,发展电商,有效促进粮食产销对接。

实施全民节粮意识提升行动,在全社会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气。当下,部分消费者受教育水平低、消费主义思潮、政策引导不足等各种因素影响,认识不到浪费粮食的危害性,在日常生活中节约意识不强。应从家庭和个人抓起,从学生抓起,减少家庭和个人食品浪费,培养学生形成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的惯,提倡家庭爱粮节粮,弘扬勤俭节约良好家风。

实施餐饮行业反浪费行动和食堂反浪费行动,有效遏制餐饮浪费。餐饮行业、机关单位食堂、学校食堂和企业食堂是食品浪费的主要场所,也是反食品浪费的主战场。餐饮行业应强化行业自律,引导消费者按需点餐,有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加大对餐饮行业食品浪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治力度。机关食堂、学校食堂和企业食堂应按需供餐,通过采取小份菜、半份菜、套餐、自助餐等方式,减少餐饮浪费。

粮食和食品浪费一直存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始终在路上。打持久战,不应忽略运动战。应灵活运用运动战和持久战相结合的策略,通过政策引导、宣传教育、执法检查等手段,迅速掀起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运动,提高全社会关注度,更要在行动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通过持续努力和全民参与,让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责编:齐 敏
审签:韩天运、王敏啟
监制:常静元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