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环法时政 法治乡村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法治时空 环保动态 环艺博览 地方要闻

生态快报

旗下栏目:

南充“三增两优一添”服务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中环报记者王玮  发布时间:2025-01-20
摘要:工作多年,2024年是黄山头一回去外地审批。跟着市里招商团,他前后去了广东、湖南、陕西等地招商引资。 黄山是四川省南充市生态环境局行政审批科科长。他说,不仅要去看企业在当地的生产工艺、产排污环节、治污设施,还要考虑如果落地南充,落在哪,有什么产

工作多年,2024年是黄山头一回去外地“审批”。跟着市里招商团,他前后去了广东、湖南、陕西等地招商引资。

黄山是四川省南充市生态环境局行政审批科科长。他说,不仅要去看企业在当地的生产工艺、产排污环节、治污设施,还要考虑如果落地南充,落在哪,有什么产业限制,有没有环境容量,最终为决策提供参考。

用南充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王洪波的话说,叫做“办法想完想尽、政策用完用尽、底线守牢守严。”

靠前服务,环评审批提速

川东北重镇南充,正在开足马力,全力推动嘉陵江绿色生态经济带示范市建设,打造西部地区绿色发展样板区。

岁末时节,记者来到南充。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部门如何发力?王洪波总结为“三增两优一添”。“三增”是通过科学精准治污减排、优化分区管控和环评审批,为产业发展增容量、增空间、增时效;“两优”是通过提升执法效能、创新工作方法,为产业发展优环境、优机制;“一添”是通过积极主动争取政策支持,为产业发展添活力。

2024年12月2日,总投资380亿元的永盈化工一期A线项目正式投产。这是南充工业领域投资规模最大的单体项目。据黄山介绍,这一项目仅用了15个工作日就完成环评审批,较法定时限提前45天,开创了南充同类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用时最短纪录。

这个纪录是如何创造出来的?据了解,为确保永盈化工项目早日落地,早在环评报告书编制阶段,南充市生态环境局就靠前服务,局领导班子多次研究可能遇到的问题,协调怎么解决。

在位于南充经开化工园区内的办公楼里,永盈化工安环部经理官福伟告诉记者,他们公司总部在福建,当初选择来南充投资,一是看上了这里的天然气资源和区位优势,还有这里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没想到还见证了“南充速度”。

谈及环评审批,官福伟记得,他们项目投产后,园区将面临污水处理能力不够的问题,很快,南充经开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开建;面临产生的5000吨以上炭黑处置能力不足问题,生态环境部门也很快协调了一个热电厂处置。

这在南充不是个例。记者了解到,南充市生态环境局还在两周内,帮助解决了限制中科九微生产的顺庆区潆华工业园规划环评问题。在环评获批后,中科九微一周内就与北方华创签订了当年达10亿元的订单。而这三年,南充市高效审批了包括上述企业在内的708个项目环评,涉及总投资近3000亿元。

南充市生态环境局用心用情服务也感动了企业,先后有十余家企业登门致谢。

黄山印象最深的是贝特化工董事长专程来送锦旗。贝特化工董事长告诉记者:“当时真没想到环评批复这么快,早一天批复企业就能早一天拿到订单。”

是执法,也是服务

营商环境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而法治,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据南充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负责人赵志明介绍,全市有55家重点企业纳入“正面清单”管理,对首次轻微违法实行免罚制度,2024年以来免予处罚企业22家,合计免予处罚金额达3100余万元。

四川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免罚制度的受益者。

2024年3月14日,执法人员现场检查发现,这家公司年产10万吨锂电池电解液项目未批先建;15日,相关违法行为被南充市生态环境局立案调查;18日,南充市南部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执法人员向这家公司送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4月8日,执法人员对项目建设现场进行后督察,现场已停止建设。

根据这家公司提供的书证——《四川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表》,项目备案投资额为15亿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三十一条,项目未批先建,根据违法情节和危害后果,处建设项目总投资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罚款的规定,这家公司将处以1500万元的罚款。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第一款、《四川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标准》(2022年版)第七条第八款的规定,生态环境部门集体讨论认定,这家公司的“未批先建”行为未造成环境污染后果,且公司自行停止建设,符合免予处罚情形。

同年6月19日,南充市南部生态环境局向这家公司下达免予行政处罚决定书。

不以处罚为目的,变执法为服务。今年以来,南充市生态环境部门还通过开展送法入园、送法入企,现场办公等活动服务企业。赵志明介绍,在执法检查的同时,帮助园区、企业解决环境问题1000余个。

“经开区大型化工企业比较多,这两年执法检查,被问得最多的是与排污许可证相关的问题。因此,我们有针对性地举办了几期培训班,反响很好。”南充市生态环境局经开区分局局长刘明星说。

在他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一份材料,上面详细梳理了某公司新投产项目运行过程中,需要生态环境部门帮助的诸多问题,并一一列出解决举措。对于经开区分局是如何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的,刘明星认为,首先要确保环境安全不出问题,每个企业都合法合规经营,这个底线守住了,才能有一个安全的发展环境。其次是项目从考察、落地到投产,生态环境部门必须全程介入,规范和指导企业不踩红线。

为产业发展留足环境空间

在南充市主城区顺庆区,曾有一家占地面积近千亩、年纳税额近十个亿的规模化炼化企业,毗邻嘉陵江。在老一辈南充人记忆里,它叫南充炼油化工总厂。而不远的将来,这里将变身成为南炼记忆公园,成为南充人的新记忆。

2024年7月,由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的目前国内单体最大的石化类污染土壤修复项目——四川原南充炼油化工总厂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南炼记忆公园及周边道路建设项目二期工程通过验收。

南充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环境与危废管理科科长李加梁说,面对这一地块污染面积大、污染成分复杂等困难,南充市在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的指导下,坚持土壤污染防治“协同推进、重点攻坚”的总体思路,在全国首创“分期治理+边治理边开发”的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新模式,走出了一条中心城区污染土壤治理新路子。

据了解,近年来,南充市先后投入近20亿元,完成高坪区顺城盐化等十余家城中污染企业的关闭搬迁。南充将全市行政区域划分为61个管控单元,通过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推动一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有序淘汰,以及布局不合理企业有序搬迁入园,使全市工业园区布局更加合理,为全市产业发展留足环境空间。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经济建设是中心工作,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高水平保护是重要支撑。数据显示,南充大气环境质量稳步改善,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近20%;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连续4年保持100%,14个劣Ⅴ类小流域断面、3条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十四五”以来,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分别累计减排2680吨、445吨、23981.72吨、2750.19吨,为全市产业发展腾出了更多环境容量。

在嘉陵江边的清晖阁码头,记者看到,湛蓝的天空下,坐着不少悠闲喝茶的游客,还有不远处的冬泳爱好者。这是南充正在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最好见证。


责编:齐 敏
审签:韩天运、王敏啟
监制:常静元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