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时政要闻 乡村振兴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法治时空 环保动态 艺术博览 地方要闻

生态快报

旗下栏目:

“生态导赏员”探出公益机制新路径丨绵阳:绿色发展谱新篇①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中环报记者余常海  发布时间:2025-02-20
摘要:潺潺流水,氤氲薄雾,走进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大熊猫国家公园老河沟自然保护区,早春野花,渐迷人眼,林间不时传来鸟鸣猴啸。 绵阳市平武生态环境局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这里以高山峡谷地形为主,围绕着发源于森林深处、一直汇入长江上游支流涪江的老河沟、小河

潺潺流水,氤氲薄雾,走进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大熊猫国家公园老河沟自然保护区,早春野花,渐迷人眼,林间不时传来鸟鸣猴啸。

绵阳市平武生态环境局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这里以高山峡谷地形为主,围绕着发源于森林深处、一直汇入长江上游支流涪江的老河沟、小河子沟和山河沟三条山地溪流,形成了三个相对独立的封闭小流域。

老河沟区域面积110平方公里,位于2010年9月国务院通过的《中国生物多样性战略与行动计划(2010—2030)》中的32个陆地保护优先区——岷山横断山优先区内,老河沟因其多样的环境和丰富的植被,成为了大熊猫、川金丝猴、羚牛等众多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的栖息地。

老河沟自然古朴的生态环境,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光临,但生态的脆弱性也让保护显得更为重要。

近年来,在多个部门、单位的指导和支持下,老河沟自然保护区因地制宜探索出新的管理模式——生态导赏员机制。

工作人员正在讲述老河沟的保护工作情况。余常海摄

“自然体验是实现国家公园全民公益性的重要途径,国家公园周边社区又是自然体验最核心的受益群体。为让更多周边社区村民参与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并因此受益,生态导赏员机制应运而生。”平武县高村乡党委副书记梁晓东向记者介绍,该机制以“政府主导-保护地社会组织培训指导-当地村民参与导赏-社会公众预约体验”为主要形式,成为解决保护与发展矛盾的有效方式。

具体而言,当地村民通过培训成为生态导赏员,为访客提供自然体验服务,增加收入的同时,还扮演着大熊猫国家公园宣传员的角色。他们向访客广泛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为推动国家公园建设和当地生态旅游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入园访客接受自然讲解服务,生态保护意识也得到了提升。

如今,老河沟自然保护区还设立了教育基金,已累计资助当地350名学生,累计发放助学金 31万元;老河沟自然保护区组织周边社区村民以家庭为单位,依托保护区的“好山好水好空气”,从事高质量、高附加值的“定制农业”,带动周边社区发展生态信息农业和订单农业,帮助发展中蜂、土鸡等生态农产品,带动 110 户村民定制生态农产品,户均年增收1万元。在社区群众中已培养出94名生态导赏员,为社区开展自然教育、生态旅游打下坚实基础,让导赏员通过自然活动讲述当地历史变迁的故事,传播国家公园的核心理念,担当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宣传员的角色,最终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同时,挤出资金建立野生动物致害补偿机制,减少林农因保护野生动物造成的损失。

通过多年探索实践,老河沟保护成效不断显现。“最明显的就是,区域内野生动物的遇见率正不断提升,已监测到大熊猫活动区域进一步扩大。”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老河沟自然保护区生活的野生大熊猫有14只,羚牛、毛冠鹿、斑羚等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种群持续扩大,渐成常见物种。此外,老河沟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也得到周边社区村民的理解和支持,盗猎、盗采、盗伐和火灾隐患正逐年下降。


责编:齐 敏
审签:韩天运、王敏啟
监制:常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