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环法时政 法治乡村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法治时空 环保动态 环艺博览 地方要闻

生态快报

旗下栏目:

惠州“无废园区”养成记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郑秀亮 何晓丽  发布时间:2025-02-20
摘要:促进全产业链无废化汇聚新质生产力主力军 石化园区探索无废新模式,以绿色低碳技术革新引领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建设;高新科技产业园融通科技+无废,建立智能监管体系,推动企业绿色转型,丰富清洁能源供给、推动固废多元化循环利用等;电镀园区结合行业
促进全产业链“无废化”汇聚新质生产力主力军



  石化园区探索“无废”新模式,以绿色低碳技术革新引领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建设;高新科技产业园融通“科技+无废”,建立智能监管体系,推动企业绿色转型,丰富清洁能源供给、推动固废多元化循环利用等;电镀园区结合行业特点推进固废“三化”技术落地,打造50ppm稳定中水回用系统,实现电镀废水“集中治污、循环生产、保护环境”……

  2024年以来,广东省惠州市结合辖区内产业特色特点,大力开展“无废园区”“无废工厂”建设,现已评选出惠州大亚湾石化产业园区、东江高新科技产业园、惠南高新科技产业园和金茂源(惠州)表面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等4个优秀“无废园区”,42家优良和良好“无废工厂”;积极引导工业园区、工业企业推行无废生产方式,促进园区全产业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推动工业固体废物在企业内、企业间和区域内的高效配置和就地就近利用处置,催生新质生产力发展新模式,高质量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工作。

  如今,“无废”已成为惠州市工业园区的一道靓丽风景,企业废气、废水、废渣等“废物”逐步得到循环利用,一批“无废工厂”建设典型经验模式逐步形成,全面促进产业园区整体提质升级。

  “无废石化”培育产业集群发展新质生产力良好生态

  凯美特、华达通利用中海壳牌、中海油惠州石化产生的二氧化碳废气生产出食品级二氧化碳,广泛应用于可乐、雪碧等产品。

  宏瑞公司利用中海油H2S废气生产硫酸,不仅解决了大气污染问题,还提升了废气的经济利用价值,企业效益实现“1+1>2”。

  惠州宙邦将中海壳牌“隔墙供应”的环氧乙烷和华达通的二氧化碳副产物作为原料,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生产配置锂电池电解液,提供给电池制造商。

  在惠州大亚湾石化园区内,“隔墙供应”已成为园区内每家企业的标配,产业协作态势不断发展。园区内基础化工产品、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3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内部关联度达95% ,“隔墙供应”推动化工原料就地消化率达80%。

  大亚湾石化园区以“大炼油、大乙烯”为龙头,炼化一体化规模全国领先,是惠州市乃至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先行地区。园区主动担当、真抓实干,聚焦“无废石化”建设,赋能大亚湾石化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助力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

  在“无废石化”建设理念的引领下,园区推动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降低工业固体废物的危害性。中海油惠州石化升级催化装置,污泥脱水后脱硫废渣含水率由90%降低至50%左右,实现脱硫废渣减量400余吨/年,节约处置费用80余万元/年;乐金化学污水场污泥减量55.5% ,危险废物处置量减少750吨/年,节约处置成本约398万元/年,将生产工序产生的废碱液用于污水处理站pH值调节,每年综合利用废碱液约120吨,减少原料氢氧化钠溶液使用量约27吨,合计节约费用约22万元/年;惠州宙邦污泥含水率可降至30% ,降低污泥处置量70余吨/年,节约处理成本约2.8万元/年。

  源头减量的同时,园区积极探索废物资源化新技术,着力提升石油化工行业工业固体废物的高值化利用水平。

  为高效处理园区内产生的石化行业废催化剂,降低环境影响和污染风险,同时回收利用废催化剂中的有价资源,园区积极引入环境服务及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投产后将实现废催化剂园区就近消化利用,有效弥补HW 46(含镍废物)、HW 50(废催化剂)省内高价值废催化剂再生利用短板,降低交通运输成本及危险废物运输过程环境风险。

  为了在“无废”建设路上行稳致远,园区还构建“智慧环保小脑”系统,实现了危险废物的全流程智能监管。从危废仓库的摄像头监控,到GPS追踪危废转移车辆,再到处置企业的道闸接入,每一个环节都尽在掌握之中。系统的预警功能,如同环保执法人员的“千里眼”和“顺风耳”,让违规行为无处遁形,为园区的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无废东江园”催生低碳智能新质生产力新业态

  走进东江高新科技产业园,智慧化应急管理LED巨幕映入眼帘,一个个数据精准展示了园区空气环境质量、风雨情及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一旦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可以及时发现第一时间处理。

  园区通过建立“一张网、一底座、N应用、一中心、四体系”的“1+1+N+1+4”智能监管体系,应用大数据、智能AI、物联网、移动互联等先进技术,为园区装上“智慧大脑”,通过一屏观园区等实现园区设施数字化、安全智能化、管理智慧化、事件处置高效化、服务精细化,24小时全方位守护企业生产安全。

  作为高新科技产业园区,园区高质量发展清洁动能,深挖节能降耗潜能。广东华电惠州东江燃机热电项目配套热网工程建设包括外供蒸汽、冷水及凝结水回水管网54.37公里,供热蒸汽管道长约40.16公里,年发电量可达32.66亿千瓦时,年供热量471.6万吉焦,促进园区能源结构调整,助力节能减排和能源高效利用。惠州市赢合分布式屋顶光伏项目全年光伏发电量累计超900万千瓦时,预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超9000吨。

  园区内伊利牛奶推进污泥趋“零”技术落地。结合自身污水有机物含量高的特性,将原有6000吨/天的污水处理站的“活性污泥法”升级为“生物膜法”工艺,构建有机污染物—细菌—微型动物的食物链,最终对废水中污染物进行分解,改造后好氧池SV30由35%降至1%,残余污泥转入厌氧消化池内,最终污泥产生量由原来的2吨/天转变为污泥零排放,每年不仅可减少700吨活性污泥焚烧处置,还为园区污水处理厂提供稳定碳源的废水,有效解决污水处理厂碳源不足难题。

  雪榕生物创新推进绿色生态循环生产方式,将玉米芯、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作为食用菌的培养原材料,降低食用菌的生产成本,同时,探索研发培养基废料(每年产生约5.4万吨)的二次利用方式,利用菌渣中高达70%—80%有机质含量,一方面将废料制成有机肥料,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另一方面将废料加工成基质改良剂,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还能从中提取多糖、寡糖和生物酶等生物活性物质,用于生产抑制病原菌、抗氧化和降血脂等保健产品。

  精细“无废园”促进电镀行业新质生产力绿色循环发展

  位于博罗县的龙溪电镀园,通过强化园区精细化管理、打造先进的中水回用系统,不仅减少了电镀废水的排放,而且降低了纯水的使用量,实现传统产业的提级增效,带来减污降本的双重效益。

  园区打造50ppm稳定中水回用系统,采用“两级膜系统+ RO反渗透系统”、升级MCR膜、减少石灰使用、水质在线监控等系列举措,保障中水的离子浓度稳定低于50ppm,离子浓度仅为饮用水离子浓度四分之一。

  企业使用园区中水,不仅每吨新鲜水可减少30%的废水产生量,还可以使纯水运行费用降低50% ,极大延长电镀企业纯水系统的维护保养周期,满足园区内塑胶电镀、卷对卷连续镀、滚镀、五金挂镀等企业生产需求。

  2024年,园区还投入一套常温常态破膜深度脱水中试设备,将污泥饼含水率降至30%以下,预计减少污泥产生量6500吨/年,有效解决传统脱水技术的效率低下、运行成本过高、设备故障率过高以及产生恶臭等缺点。

  通过鼓励引导园区企业从工艺改善、原辅材料替代、生产现场管控等环节进行审核改进,有效减少有毒有害物料的使用、产生,改善车间现场“跑、冒、滴、漏”情况,进一步降低固体废物产生量和排污量。

  “无废”孵化地推动园区新质生产力要素全新配置

  位于惠南高新科技产业园的丰达电厂,二期两台49万千瓦级发电机组如期全面建成投产,在全球首次应用高性能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机组效率达61%,在全省F级燃机中发电效率最高、能耗最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常规火电的一半,二氧化硫和粉尘排放为零,烟气排放指标居国际一流水平。

  在“无废园区”建设中,惠州市指导园区和企业强化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推进重大关键技术研发、突破和推广应用,协同推进固体废物资源化与减污降碳工作。惠南高新科技产业督促园区内重点行业企业加强清洁生产、污染治理设施升级改造,推动园区热电联产企业入驻,减少固体废物产生,着力延链补链,培育产业新增长极,加速“资源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园区内的升华工业探索节能减排精准协同模式,通过多个电视背板共用一块卡板,并回收背板包装用的塑胶卡角,2022年—2023年共节省塑胶卡角约5494万个及金属卡板14.97万个,减少产生3236吨固体塑胶废物和1647吨金属废物。九联科技通过高新集成生产设备和精密生产线,采用更环保的无铅锡条和无铅锡线替换原有的含铅锡膏作为原材料,减少氰化氢和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的产生。同时,回收焊接过程中产生的锡渣,预计减少废锡渣1.5吨/年。

  园区通过开展“无废”宣传、垃圾分类、智慧城市和信息化管理等专项工作,布置4套“鹰眼AR高空瞭望系统”,穹顶式视频全覆盖监控,智能识别园区卫生保洁、市容环境、重要交通情况,不断促进园区精细化管理,为群众生活、企业发展提供优质环境,惠南科技园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已累计孵化企业213家。

  通过“无废园区”“无废工厂”建设活动,惠州市进一步加快解决固体废物污染问题,推动固废的循环利用方式多元化,不仅改善园区环境质量、促进生态平衡,而且以“无废”新引擎激发新质生产力,为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责编:齐 敏
审签:韩天运、王敏啟
监制:常静元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