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潍坊市生态环境局昌邑分局紧盯大气污染突出问题,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为抓手,抓源头、强管控、促提升,全力推动全市大气环境质量不断改善。2024年,昌邑市优良天数287天,同比增加18天,潍坊市第3,PM2.5浓度36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5.3%。
一、建章立制抓源头,全面夯实管控根基
一是聚焦工业源,精准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方案。围绕402家涉气企业,科学划定应急减排比例,聘请三方团队逐家企业核对生产设施、治污设施实际情况,对环保水平高的企业不限产或少限产、环保水平低的企业多限产直至停产,确保应急减排措施制定精准、高效,以差异化管控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二是聚焦面源,科学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烟花爆竹禁放区域。出台《关于公布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的通告》,明确高污染燃料类型和10.8平方公里禁止燃用区域;出台《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通告》,明确10类禁燃禁放场所和12平方公里禁燃禁放区域,为面源污染管控提供科学政策依据。
三是聚焦移动源,充分释放上级政策红利。牵头成立昌邑市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非营运柴油货车淘汰工作专班,依托上级奖补政策,自2024年9月累计淘汰1667台,发放奖补资金461万元。严格按照上级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要求,登记各类机械2927台,淘汰、升级国一及以下非道机械62台,发放补贴资金24.9万元。
二、科技赋能强监管,切实提升管控能力
一是提高全时段监控能力。投资1200余万元,建设68套高空瞭望监控设施,24小时专人盯靠监控,确保“全域禁烧”工作要求落到实处,共督促消除火点隐患1312个。依托污染物在线监测、治污设施用电监控等平台对相关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实时监控,重点打击治污设施运行不正常和污染物超标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形成典型案例公开曝光,起到震慑效应。
二是提高精准发现问题能力。投资400余万元购置走航监测车辆,结合卫星遥感、无人机监控等科技手段,构建“空天地一体化”全方位监测体系。紧盯重点园区、重点片区,综合运用红外热成像仪、FID、微风风速仪等便携式装备,精准锁定目标点位,着力消除污染物“高值冒泡”区域。2024年累计走航监测总里程8000余公里,发现各类问题67处。
三是提高移动源管理能力。依托便携式尾气检测设备,加大柴油货车尾气抽测力度,严厉打击超标排放和OBD弄虚作假等行为;利用上级专项资金,对2119台非道路移动机械安装定位装置,严肃查处国二及以下机械进入“高排区”作业的违规行为,同时对排放尾气开展监督性监测。2024年共路检路查20次,检查柴油货车459台,发现问题16个,检查非道机械594台,推动23个问题整改见效。
三、帮扶指导优服务,扎实提升管控质效
一是宣贯最新政策文件。严格执行上级“助企纾困”要求,主动“送法规、送政策”到企业,宣传山东省“1+5+8”大气污染排放体系规定和相关行业的“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助力提升企业环保管理水平。比如,指导昌邑石化物料储罐密封方式从囊式密封更新为双封式高效密封,预计每年在减少污染物排放586吨的同时为企业节省物料损耗460万元,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的“双赢”。
二是推广高效治污技术。组织中国环科院、南京大学等专家和30余家重点行业企业环保负责同志召开座谈6次,讨论、学习相关行业规范性文件和部、省、市相关指导性意见,梳理高效、节约的污染防治技术加以推广,鼓励企业新建项目时配套高效治污设施,同时对已有设施进行升级改造。2024年推动7家重点行业企业新建、更新治污设施,其中2家企业获上级奖补资金共计700万元。
三是开展现场帮扶指导。坚持“寓帮扶于监督之中”,对日常监管发现的问题,依托专业水平和专业设备“深挖细究”,充分确保帮扶实效。比如,日常监管发现大地兴鲁公司厂界频繁出现走航高值,借助红外热成像仪入厂帮扶发现,该公司成品罐顶部人孔破损,导致物料无组织挥发,既影响周边环境,又造成企业成品损耗,还导致降雨时部分雨水进入产品影响质量,通过帮扶指导,助力问题发现、整改,切实解决企业实际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