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全国两会这场“春天的盛会”中,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民进湖南省委会主委潘碧灵,这位连任四届的全国政协党外委员,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长期关注生态文明领域的他,在全国两会期间聚焦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提出诸多观点与建议。
回顾2024年,潘碧灵表示,在湖南省,洞庭湖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湖区总磷浓度持续下降,江豚腾跃、麋鹿归来的生态图景重现江湖,这是湖南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生动成果体现。 然而,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依旧严峻。潘碧灵指出,尽管长江流域水质优良比例已达 98.1%,但总磷污染、水生态失衡等问题依然突出。农业面源污染占比高达 67%,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低、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滞后等痛点亟待破解。“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生态环境质量,也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阻碍。” 面对这些挑战,潘碧灵积极履职。他秉持“不当名誉委员,当好责任委员”的信念,坚持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数据支撑建言、用提案推动变革。无论是洞庭湖生态疏浚的调研日志,还是长江水生态修复的万字报告,都饱含着他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深切关注与对国计民生的情怀。 展望2025 年,潘碧灵期盼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绿色转型能上升为国家战略优先事项。他建议,深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源头减量—循环利用—过程拦截—末端消纳”的全链条治理模式,推动建立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他认为,湖南省可借落实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之机,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样板,为全国大湖经济区建设提供宝贵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