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环法时政 法治乡村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法治时空 环保动态 环艺博览 地方要闻

生态快报

旗下栏目:

2万+志愿者、23万小时,“浙”里的环境志愿服务真燃~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王雯  发布时间:2025-03-24
摘要: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在《关于深入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工作方案》的指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积极响应、协同联动,合力推进各项工作,不断激发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让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深入人心。这些活动都有
  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在《关于深入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工作方案》的指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积极响应、协同联动,合力推进各项工作,不断激发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让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深入人心。这些活动都有哪些亮点和特色?今日推出“浙江篇”~

  每到节假日,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大均乡都会迎来旅游小高峰。畲族姑娘身着节日盛装,唱着大均的好山好水好风光。与以往不同的是,大均民族书屋开辟的“青山书角”成为新的打卡点,百余种生态环境类书籍引得许多游客驻足阅读,给小山村平添了绿色悠悠书香。
 
  由浙江省生态环境厅联合中国环境出版集团等单位共同设立的“青山书角”,是浙江省多措并举加强生态环境宣传教育,让“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的缩影。
 
  据介绍,浙江省生态环境厅联合浙江省委社会工作部等10个部门印发《浙江省深入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实施方案》,深入开展六项“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广泛动员园区、企业、社区、学校、家庭和个人积极行动起来,打造“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浙江金名片。
 
  生态研学热潮涌动
 
  新安江碧波荡漾,两岸植被繁茂。随着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深入实施,浙江省淳安县和安徽省歙县首次携手,推出跨省特色生态研学线路。在导游的带领下,来自浙皖两省的孩子们沿着皖浙一号旅游风景道,亲身体验新安江的每一处生态之美,感受着跨省共治带来的绿色成果。
 
  大家前往歙县新安江畔的古村落民居,近距离了解古徽州文化,感受新安江生态旅游发展带来的变化。活动还设置了“红领巾志愿者共护绿色生态”环节,鼓励孩子们将路上产生的垃圾带到“生态美超市”兑换日用品,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生活理念。
 
  “这次共同推出浙皖生态研学精品路线,是想让歙县和淳安的小朋友一起感受我们共治的成效,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行动。”杭州市生态环境局淳安分局生态文明宣讲团成员刘小宁表示。
 
  全省各地的生态研学游热潮持续涌动。杭州市余杭区立足“浙江有礼·文明圣地”,推出“余”你一起“绿”游生态研学品牌,通过打造3条生态研学线路、设计研学地图、颁发研学“护照”等方式,呼吁更多人守护生态之美;作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温州生态园三垟湿地通过不断优化和完善自身建设,把课堂搬进大自然,推动自然教育领域研学游的探索与创新。这不仅仅是对青少年的一次绿色洗礼,更是对全社会发出的环保动员令。
 
  志愿服务之“花”常开
 
  在浙江省,一批在专业领域发挥积极作用的优秀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浙江省东部海面的一座无人小岛上,两开间的板房,三四排太阳能板,一个蓄水罐提供生活用水,目光所及之处皆是草木丛生和碧海环绕,萦绕在耳边的是鸟叫声和海浪声。这是海鸟监测志愿者刘嘉欣驻扎了近两个月的地方。
 
  从春末到夏末,在象山韭山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铁墩屿的驻岛监测营地,刘嘉欣守护的是一种极度濒危的鸟类——中华凤头燕鸥。来自广西的她从近3000名申请者中脱颖而出,成为2024年中华凤头燕鸥人工招引和恢复监测项目首批驻岛监测志愿者之一,监测燕鸥群到达、求偶、产卵、孵蛋、育雏、离岛的全过程。
 
  监控大屏上,三五只大凤头燕鸥趁着夜色落在繁殖场上,其中一只还跳起了求偶舞……刘嘉欣对两个月的驻岛工作信心满满:“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守护下,有更多的中华凤头燕鸥到岛上繁殖,种群数量再创新高。”
 
  在人类的视野中,中华凤头燕鸥曾消失了60多年。2004年,象山韭山列岛终于有了它的身影。为更好地保护这一濒危物种,宁波象山“守护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志愿者行动项目”应运而生,并于2022年获得浙江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得益于志愿者坚持不懈的默默付出,中华凤头燕鸥的数量不断增加。在2023年的整个繁殖季,中铁墩屿观测到的“神话之鸟”成鸟数量首次破百,达107只,创历史新高。
 
  涓涓细流汇成大海,一支支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伍以“生态绿”为底色,化身“志愿红”,推动着基层生态环境治理水平的提升。全省登记在册的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伍近百支,志愿者人数超两万人,2024年志愿服务总时长达23万小时,“美丽浙江你我同行”入选首批“浙江省级志愿服务示范品牌”。
 
  为推动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效能最大化,浙江省印发《关于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工作体系的实施意见》,引导社会各界共同构建覆盖广泛、机制健全、管理规范、服务完善的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并启动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组织小额资助,推动全省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工作向纵深发展。
 
  拓展开放广度深度
 
  如今,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越来越成为社会共识,浙江省不断创新形式满足公众参与体验感。
 
  如宁波市北仑区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向公众开放新四类环保设施。宁波钢铁有限公司发起的“宁钢体验之旅”已成为社会各界参观学习的热门之选。在这里,公众可以依次走进宁钢景区内的“铁水梨花”“碧水观鱼”等特色点位,通过互动体验和数字化展示,近距离感受钢铁企业在绿色智造引领下的“资源节约、低碳消耗、绿色发展、循环利用”等特色。
 
  除此之外,台州市黄岩区积极推动核能发电、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等单位作为试点设施开放单位;舟山市则增设独具特色的电厂“超低排放+海水脱硫”工艺和万邦永跃船厂“高压水除锈和漆雾回收”工艺等开放体验活动……在夯实“老四类”环保设施开放的基础上,浙江省正不断拓展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为提升环保设施开放效果,浙江省以“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主题,组织、动员全省设施开放单位开展线上线下活动,打造示范亮点品牌。2024年,全省已有159家单位列入生态环境部环保设施开放名录,组织线上线下开放活动3729次,线上线下参观逾14.9万人。
 
  下一步,浙江省将加强新领域环保设施常态化开放,鼓励各地根据地方特色打造一批设施开放品牌活动,不断扩大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在全社会汇聚起全民参与环境治理、共建生态文明的强大力量。
 
 
责编:齐 敏
审签:韩天运、王敏啟
监制:常静元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