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境内河流湖泊星罗棋布,全区水域面积达95平方千米,是一座“漂”在水上的城市。据介绍,近年来,越城区以“水清、岸绿、景美”为目标,通过创新监管机制、强化科技赋能、深化部门联动,已构建起水环境治理的长效体系。 截至今年2月底,全区25个县控及以上断面Ⅰ—Ⅲ类水体比例持续保持100%,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治水答卷。 在葛山头断面及其水站,记者看到11块绿底白字警示标牌格外醒目,“禁止扔垃圾”“禁止垂钓”等警示语下方,还清晰地标注着监督举报电话。“我们创新实施‘三级联防’机制,通过‘区级部门+街道+社区’三维联动,开展常态化沿河巡查及无人机防干扰巡航,尤其是在取水口及上下游300米、1500米等关键区域设置了监控,并放上了警示标牌。”越城区生态环境分局水科负责人表示,越城区生态环境分局联合稽山街道办事处,通过设置分级管控区、明确禁止行为清单,从源头减少人为干扰风险,数据显示,葛山头断面及其水站的水质已连续4个月稳定保持在Ⅱ类水标准,成为全区水质管控的标杆。 今年以来,区生态环境分局持续开展断面水质监测管控,同时结合防人为干扰工作对国控、省控断面自动站及周边等关键区域实施更为严格的管控措施,强化对漓渚江口、王家泾等重要断面的管控。截至目前已完成9351个入河排污口及61个问题排污口排查溯源,移交农水局、综合执法局等部门统筹整治。 在稽山街道生态广场,清澈的池塘水波荡漾,沉水植物随波摇曳,鱼虾自在穿梭其间,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水生态画卷。而就在过去的两年,这片水域还被蓝藻暴发的难题所困扰。 “当时,蓝藻散发的刺鼻腥臭味弥漫在广场周围,不仅严重破坏水体生态环境,还极大降低了市民的游玩体验。”越城区生态环境分局水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发现这一问题后,马上通知属地街道迅速行动,组织第三方力量开展蓝藻应急处置工作。 后来,生态环境部门的工作人员又开展了一次回头看。为长期有效解决蓝藻难题,各部门沟通协作,争取到专项保障资金,还聘请了在蓝藻防治领域极具经验的专业单位,采用“净水型水生态系统修复技术”,重塑池塘生态。 “针对涉水问题隐患我们每年都会展开排查专项行动,主要是依托数字化平台,建立‘隐患排查—问题发现—追本溯源—整改治理’的全过程工作机制,并强化与农水、综合执法、建设等部门联动,抓住涉水问题易发时段、关键地段,分组、分片区对辖区内河道进行摸排。”该专项行动负责人表示,截至3月24日,今年共发现56个问题,其中51个一般问题已立行立改,5个重点问题纳入区级督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