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环法时政 法治乡村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法治时空 环保动态 环艺博览 地方要闻

生态快报

旗下栏目:

树枝种香菇,年赚600万!看晋州如何玩转生态循环农业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郭运洲  发布时间:2025-04-24
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明确了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目标任务,成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推动力量。笔者在基层走访调研中,发现了河北省晋州市以废弃梨树枝为原料,发展香菇种植产业的生态循环农业典型案例。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明确了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目标任务,成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推动力量。笔者在基层走访调研中,发现了河北省晋州市以废弃梨树枝为原料,发展香菇种植产业的生态循环农业典型案例。

晋州梨树种植面积约 15 万亩,每年梨树修剪都会产生大量废弃枝条。为解决废弃梨树枝乱堆乱放污染土地、焚烧冒烟污染空气的环保难题,晋州探索出了变废为宝的生态循环农业链条:将梨树枝粉碎、加工、装袋成为香菇培养基,香菇出产完毕后,残留的梨木屑成为有机肥重回田野。这样一来,每年可为群众增收600余万元。笔者对这一典型案例进行了深入剖析,希望对各地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发挥参考启示作用。

第一步是谋划产业项目。受气候、土壤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各地农作物种植有很大差异。晋州作为传统的果树种植区,在为废弃梨树枝的资源化利用找出路过程中,确定了香菇种植这一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产业。受此启发,笔者认为,各地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就应根据当地作物特点谋划相关产业,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赢。比如,蔬菜种植区可围绕蔬菜收获后残留叶片、枝蔓的资源化利用谋划相关产业;粮食种植区应围绕秸秆综合利用谋划相关产业。产业项目确定后,还应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使相关产业项目不但能够落地生根,而且能够不断发展壮大。

第二步是培养技术人才。众所周知,产业要兴盛,人才是保证。晋州为扶持香菇产业发展,多次聘请行业专家在当地开办“农民田间学校”,传授香菇大棚搭建、梨树枝粉碎、培养基制作、香菇生长管理、成熟香菇采摘等专业技能,保证了香菇产业各环节都有符合技术要求的专业人才上岗。建议各地针对本地特色产业技术需求,开展高质量的人才集中培训工作,力求用较短的时间,培养出足够数量、较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使普通群众尽快成为从事相关产业的行家里手。

第三步是组建专业合作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规模较大的产业更容易吸引客商,占领市场,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为此,晋州改变了香菇产业起步时“一个棚、半亩地、驮两篓、去赶集”的家庭种植模式,引导农民联合组队,成立了多家香菇种植合作社。香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注册了商标,形成了品牌效应。所产香菇除供应本地市场外,还销往北京、天津等一线城市,也吸引了外地客商前来订购。这也启示各地,在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过程中,政府部门要积极作为,引导相关产业适应市场经济规律,打造“规模大、产量高、品质优、销路广”的特色产业集群。


责编:齐 敏
审签:韩天运、王敏啟
监制:常静元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