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环法时政 法治乡村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法治时空 环保动态 环艺博览 地方要闻

生态快报

旗下栏目:

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如何适应新形势?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刘银祥  发布时间:2025-04-24
摘要:针对解决行政检查事项多、频次高、随意性大,以及运动式检查、以各种名义变相检查等突出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提出了具体要求。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实施方案,以规范行政检查,减轻企业负担,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在这些

针对解决行政检查事项多、频次高、随意性大,以及运动式检查、以各种名义变相检查等突出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提出了具体要求。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实施方案,以规范行政检查,减轻企业负担,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在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过程中,行政执法人员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此,基层执法人员要提高政治站位,认真执行相关措施,助力改善企业经营环境与属地经济发展。要严格依据法规和政府实施方案规范自身行为,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强执法监督,积极与企业沟通协调并开展法规政策的宣传解读工作,促进企业生产经营规范化。

但长期以来,部分执法人员习惯于以“管理者”自居,将企业视为“被监管对象”。笔者观察发现,“以罚代管”“一罚了之”等简单执法的思维定式在一些地方依然存在。要改变这种传统“监管思维”,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培训教育、执法实践等多方面培养执法人员的“服务思维”,使其将服务意识贯穿执法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融入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各个环节。

随着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在政府管理、企业经营等领域的广泛应用,“非现场监管为主、现场检查为辅”成为政府部门的新型监管方式。基层执法人员要善于通过视频AI识别、物联感知、网络巡查、远程检查等方式发现问题,做到无事不到现场,减少对监管对象不必要的干扰。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有效识别监管对象的潜在风险或违法行为,及时采取措施,注重治未病。

同时,执法人员还应主动跟踪学习人工智能、大模型、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在监管领域的发展与应用,研究掌握新技术应用场景,努力成为新技术应用场景的熟练使用者和应用场景创新推动者,提升监管效率。

 
 
责编:齐 敏
审签:韩天运、王敏啟
监制:常静元

最火资讯